小丽是独生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婚后丈夫也对她疼爱有加。可孩子的出生,似乎把一切都改变了。“看到孩子,有时觉得他挺可爱,有时觉得他很可恶。我的生活因为他,完全乱掉...
2025-09-14
广东省社会医学研究会心理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马健文
最近,“中国式”成了一个流行词汇,继“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婚姻”后,“中国式父母”又引发人们新一轮争论。与国外父母的自由式养育相比,中国的父母更像护犊的鹰,遮雨的树。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升学就业、婚姻大事,几乎都大包大揽,一手操办。正如中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父母手中。但是,如此“费心”照顾下的孩子,真能如父母所期待的那样独立成长吗?
其实,很多孩子是因为从小被父母看管,潜意识中,很多人对父母的包办教育进行着扭曲的抗议:顶嘴、逃学、易怒、沉默、“啃老”、不结婚……很多家长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倾尽所能培养孩子,他们却并不领情?
其实,事事包办易引发孩子的叛逆情绪。当无力改变不满的现状时,“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往往会选择用沉默回击来表达不满。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之为“被动攻击”,常表现为对父母态度恶劣,离家出走,有暴力倾向等。
被包办还会让孩子产生幸福感缺失的心理。对工作、婚姻的不满,都是一种“自我”被压抑后的心理失衡,他们轻则会觉得自己不幸福,重则每天郁郁寡欢。
若是习惯了被安排一切,还容易导致子女过度依赖的心理。多表现为对父母的话言听计从,这是一种抵抗无效后的妥协。一旦离开父母的保护,这类人很容易会被困难压倒。不善独自解决问题的他们,往往会选择极端不理性的方式回避问题。那么,事事包办的父母们内心又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总假设“我知道什么是最好的选择”。“父母说的你要听”、“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这些话常被父母当作口头禅挂在嘴边。但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经历成长的呢?其实,人生的很多选择没有根本的对与错,有得也会有失。当别人替我们做了选择,出问题时,我们会后悔听从了他人。可当自己做错选择时,虽然会惋惜,却较少埋怨自己。正因如此,包办父母可能成为子女心里的“罪人”。
“君臣、父子”的文化烙印根深蒂固。儿子一定要听老子的,辈分低的一定要听辈分高的。在中国,儿女对长辈的所作所为提出不同观点,很容易被视为不敬。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就得听老子的”,没有道理可讲。
对子女的保护,源于父母内心的焦虑。中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长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希望子女能过得更好,起码少受点自己曾遭过的罪。“包办”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保护,这种保护源于父母内心的不安和对社会环境放大了的不信任感。
所以,家长们不妨放开手,只做孩子成长路上的搀扶者,以防过度控制使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
我可以做子女的明灯,但绝不是带路人。当下一代面临选择时,特别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要重视他们的想法。当他们已经萌发了“自我”意识,家长应培养他们做决定的能力,学会听取他们的意见,适时提供自己的经验给子女参考。这样他们才会变得有主见,并具备独立面对困境的能力。
美国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师Krik Schneider提到,人的一生是在许多选择中度过的。与来访者讨论何为更优的选择,以及教他们学会更优的选择能力是咨询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其实,父母更应当成为培养孩子做“会选择”的人,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什么是对的。
别把争辩当忤逆。香港理工大学徐林倩丽校长在分享“何为领导力”时说到,“我的助理经常跟我有争辩,但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因为他们在真实地表达观点。从中,我也能反思自己的问题。这样,我规避了很多错误,而我的下属也逐渐成长为有主见的领导者。”有争辩才有提升,孩子只有具备自己的思想,才可能不断提升,甚至超越家长。
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中国的很多父母常把物质的满足等同于幸福,这其实是个原则错误。物质是一个外部概念,幸福则是一种内心体验。
在我接触到的家庭里,幸福的孩子往往成长于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如果你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一个幸福的未来,请从现在开始加强与配偶、孩子及上一辈的沟通和关爱,来营造良好地家庭氛围,这比塑造一个物质满溢的环境对孩子心灵的成长更为重要。只有从小体验到和谐家庭环境的孩子,才有力量面对挫折,才有积极向上的动力。这样的下一代才可能成为对家庭、对社会有益的人。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4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80后如何从容当爸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小丽是独生女,从小被父母呵护,婚后丈夫也对她疼爱有加。可孩子的出生,似乎把一切都改变了。“看到孩子,有时觉得他挺可爱,有时觉得他很可恶。我的生活因为他,完全乱掉...
2025-09-14
无论是养育孩子、谈恋爱、处理新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还是面对人生道路上无穷无尽的挑战,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犯错。我们会粗心大意,做出一些事后才发现这是错误的选择和行动...
2025-09-14
当婚外情浮出水面,留给女人的选择是离婚或者不离,原谅或者不原谅;留给男人的命题则是忏悔或是强硬,道歉或者继续。这时候若双方都没有处在冷静的状态,容易造成思想的混...
2025-09-14
现在的父母看着孩子精美的衣饰、食物和应有尽有的玩具,总会由衷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事实真是这样吗?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
2025-09-14
乱扔东西爱打人5岁的小威是个让人“头痛”的孩子:在幼儿园总是抢小朋友的玩具;做游戏只能赢不能输,否则就会耍赖;想要什么就大哭大闹,从不会好好说……小威妈妈深...
2025-09-14
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缺少和同龄人的亲密交往,高话语权、高孤独感、高压力感,容易让孩子们心理产生问题。虽然省城一些学校在校园内开设心理小屋,但是记者调查发现...
2025-09-14
每到大考前后,各大医院的心理门诊会出现很多学生的身影,其中不乏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因为平时知识点掌握不牢,或来自家长老师的过高期望值,考试,尤其是大型考...
2025-09-14
“Y一代”也称“Y世代”,是美国首创的名称。所谓“世代”,是指某一时期内出生的一代人。在美国,曾因小说《X世代:速成文化的故事》的流行,引起社会对“X世代”的广...
2025-09-14
面临升学考试,学生和家长都对不确定的结果有一种期望,由此造成了“期待性焦虑”。这种焦虑很折磨人,但家长和考生都应该学会把对结果的焦虑转为对过程的管理。现在不少家...
2025-09-14
不少家长反映,每天带孩子出门就像打仗一样,一到幼儿园门口就又哭又闹。问他为什么,一会儿说小朋友不好、欺负人,一会儿说饭不好吃、肚子疼等,好不容易解决问题了,孩子...
2025-09-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