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我们究竟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
2025-09-14
我们每个人都是人生生命链条上的一环,既是人之儿女又是人之父母。
在从儿女到为人父母的转换过程中,有时是欣喜的,有时又很陌生、茫然、慌乱甚至烦恼的。当父母是一种角色,也是一种职能。如果这个角色扮演的好,那么家族的生命链条在你这一环就是熠熠发光的,结实、美丽的。
虽然父母角色是一个重要的职能,但又没有一个专门的学校来教我们。但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道理和行为都是有模范的:这个榜样是上一代的父母。他们在给下一代的子女起到榜样作用,这就是一种传承。所以尽管没有人教,我们每个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做好这个角色。潜移默化中从父母、叔叔舅舅、老师、师傅如何对待下一代中学习。学习模仿从父母、长辈、师长、良师益友而来。
今天我就自己这么多年的心理工作中对父亲角色的心理功能的理解,给大家谈一谈父亲的功能。
01
父爱如山
父亲是一座山,是孩子心理上的一座靠山,靠山吃山。
孩子出生开始,父亲与母亲的功能有相似的地方:养育功能爸爸是养家糊口的,上班、做事业、挣钱;同样要保护妻儿不受到伤害,看家护院。
有些父亲不靠谱,有了孩子之后还是过着单身汉的生活呼啸江湖;也有些人会比较自负、自以为是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自己成了山大王。
02
大灰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在发展与人的关系,一方面是现实的身体关系,另一方面也在发展情感关系。
有时候父母可以照顾到孩子的情绪感受,有时候没有照顾到,或者这种照顾非孩子所需的体贴。
孩子感受到不温和、被拒绝,冷落。感觉委屈、挫折甚至愤怒,会产生负性的情感反应。
这些感受对于孩子来讲是需要表达的,但直接向妈妈表达是有难度,也有危险的。因为“世上只有妈妈好”,“我怎么可以对妈妈有攻击和不敬呢?”孩子会找到一个类似妈妈的角色来表达。“狼外婆”会把负性情绪背走,对她表达比对妈妈容易许多。
爸爸就是坏爸爸,虎爸爸,狼爸爸。一个成熟的爸爸可以宽容地委屈一会儿,充当大灰狼,来接纳并承接孩子的负面情绪,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孩子整合好的和负性的情绪。如果父亲不够成熟,恼羞成怒,说明自己的孩子气还在。如果小时候某个阶段对孩子没有耐心,孩子的整合能力会延迟,成人后性格不好,到时候修正起来花的精力和功夫要大很多。
03
大英雄
家里有爸,什么都不怕。在孩子的心目中爸爸是顶天立地、强壮、不怕一切的。
父亲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会自然天经地义地支持孩子。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都抱有一个期待——强大、有力、无往不胜。孩子实际是做不到的,就会想象有一个更强大的人可以做到,往往会把这个愿望寄托在父亲身上。
巨人形象在孩子心目中是一颗大树、一方天空,保护自己不受任何侵害和欺负。孩子做起事情来就自信、底气足,有胆量。但如果爸爸当的过头了,孩子成人后依就会过度依赖父母。随着孩子长大,要教孩子规矩,慢慢形成现实感。
04
导师
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板起面孔、一本正经、有板有眼。
严厉的老师,可能是个批评者,酷酷的教练。不能一味保护和迁就。人际关系社会中是要有规则的,最早是在家庭内部的习惯要求开始的。无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人做事不诚信,无荣辱观,不靠谱,修养不够,私欲膨胀,无教养,就是养而不教父之过。
心理咨询师要警惕来访者“严父慈母”的表达,不一定相符,可能是虎妈猫爸。一种可能性是孩子内心的恐惧投射在父亲身上,另一种可能性是父亲在规则上的确是板起面孔,这是孩子内心对父亲的感受。
05
好榜样
模范,给孩子做好榜样。每个男人都是男孩变的,男孩需要榜样,最直接的人是父亲,还有与父亲功能一样的人:老师、师傅、偶像、心目中的尊者长者,都可以成为榜样,都可以执行父亲功能。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体现对老师的敬重和认同。
榜样用来在内心成为 一个模板,借助认同的榜样的力量和形象。人生中遇到好的师傅很重要。
父亲要修炼自己的人品、能力。登高望远、心怀宽广、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还学习父亲的柔情:关怀、珍惜,对家人妻儿的珍惜关怀。女人的可贵是一丝豪气,男人可贵的是一丝柔情,有血性有担当也要知进退、妥协、忍让,见好就收。挫折受伤中,要有疗愈,重新站起来的气派。
东西方的“父权文化”主流文化特征,每个人对待主流文化的态度与对父亲的认同有关。
有些人特别容易“反传统”,认同危机,容易造反,口诛笔伐,对父辈认同的困难;过度认同,循规蹈矩,不敢创新。
06
好玩伴
陪伴玩耍,打打闹闹,竞争。掰手腕、下棋,有输赢。培养孩子在竞争中的能力胆识、节制和分寸。
爸爸这个好玩伴怎么当,是个话题。爸爸角色不完全与妈妈相同,因为性别角色不同,对男孩女孩的影响都不同。
男孩子:3-5岁俄底浦斯期,黏妈妈,想更亲密的拥有妈妈,与爸爸是竞争关系。爸爸的原则是:你妈是我老婆,你是我儿子,长大了跟自己娶媳妇。坚决的拒绝;但不能吓唬、威胁孩子。我有愿望可以表达,但做事不能出格。
女孩:特别依恋父亲。小棉袄,上辈子的情人。只是一个比喻,不是情人。爸爸爱女儿,偏心闺女,都可以,但到了一定的阶段接受孩子时也要有分寸有边界,有忌讳,有回避,不能让孩子停留在孩子状态。把对父亲直白赤裸裸的愿望转化为一种对父亲的深情。否则,在孩子眼里天下的男人都不如父亲。
07
人梯
帮助孩子敢于表达,进取,成功。帮助孩子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向更高的目标上攀登,允许孩子超越你;作为老师允许孩子比你强。遇上这样的老师或父亲就是人生之大幸。
举例:我的恩师舒尔茨教授。For Doctor Zhang Taibu: Dear friend and teacher,with deep thanks for showing m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psychoanalysis and Buddhism. 对我的认可与赞扬,我很感动,也庄重地接受他作为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对我的种厚爱、肯定与认可。允许并支持我往前走,做的更棒.
允许被超越是父亲一个伟大的职责。
07
放飞,允许孩子脱离
鼓励孩子脱离依赖,成为自己。这种分离功能最早体现在,父亲作为第三个人出现在孩子与母亲的关系里。最早孩子以为世界上只有他和妈妈,慢慢地扩展后,尤其是性别分化阶段,父亲进入到这个关系里面。
父亲是个有力量的形象,坚定的支持者。孩子得意时,父亲是坚定的支持,让他敢于去闯,有一个默默支持的父亲。“父母在不远游”不合适,孩子无法实现宏图志向。分离焦虑很多时候来自于父母。
最后探讨一下父亲的缺位。
错误观念:我的责任是挣钱养家,教育孩子是妻子的任务。孩子心理上需要爸爸,孩子的功能有限,需要爸爸经常出现。孩子的想象功能在没出现前,需要爸爸经常在身边。除了空间缺位,还有一种父亲的缺位是心理上的缺位。父亲也在家,在孩子身边,但在执行父亲功能时是缺位的。
有时候会因为现实的冲突,出现非选择性的父亲缺位。比如工作、职业条件环境不允许。父亲要尽量采取补偿的方式:可以时常给孩子打电话,问候;代表父亲的小礼物,放在孩子身边,等于爸爸在,是爸爸形象的替代。
警惕选择性缺位。父亲可以在,但却选择不在。不主动,不情愿,不积极执行父亲功能。如果一个人总是选择性缺位,意味着自己没有做好当父亲的准备,稀里糊涂结婚,迷迷瞪瞪生孩子。要自己成长,请教,补习,而不是采取逃避缺位。
一位父亲的功能是否执行的好,对孩子的一生影响重大。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4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作为家长,我们究竟该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很多父母抱怨:孩子越长越大,跟家人说话却越来越少。有时候大人问一句“今天过得怎么样?”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还行...
2025-09-14
01.自尊是什么?自尊意味着自我感觉良好。自尊的人:感觉被喜欢和接受;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骄傲;相信自己。而低自尊的人:自我感觉不好;对自己很苛刻;认为自己不够好...
2025-09-14
01好玩的恋爱千篇一律有趣的婚姻万里挑一有句话大家经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不是吗,恋爱的时候,俩人今天去爬山,明天逛公园,咖啡馆坐着能把话题聊出花儿,三天小...
2025-09-14
男女关系由女性决定,如果女性对关系没有百分百的承诺,男性可以感受到。男女关系是三方的关系,男人、女人和神性的关系。承诺是对无限的承诺,这个更大的能量包含男人女人...
2025-09-14
给自己更多的尊重和欣赏作为开始,因为,如果你真正欣赏和接受你自己,别人对你的反应还可能影响你吗?你还需要这么仰赖别人对你的顺应来肯定你自己吗?深入思考一下。诚实...
2025-09-14
物质无限满足,语言暴力,过于依赖,父母失信、撒谎,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父母吵架,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等行为都是毁孩子的教育方式。...
2025-09-14
01有多少女孩小时候没被父亲爱过?有多少女孩,羡慕别的女孩可以是父亲的掌上明珠?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女孩都那么幸运。知乎上有个问题:“小时候没有被父亲爱过的女孩...
2025-09-14
01我们该如何看待生命中的创伤?我们每个人来这个世界都是有目的和使命的,其中之一就是诠释“你是谁”和演绎“人生蓝图”。一些灵性导师认为:人出生前就已经准备好了自...
2025-09-14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约31%-51%的抑郁症患者有过自杀行为,最终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为什么抑郁症患者都想自杀?我们常听到抑...
2025-09-14
胡适先生在晚年,曾对秘书说过这样一番话:“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
2025-09-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