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从朋友那里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真希望他快点成熟!”“她表现得就像个孩子!”“我丈夫都不如六岁的孩子成熟!”“我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加上他,就像有了三个!”...
2025-09-14
相信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如果寻求别人的帮助,就可以很快地解决好一件事情,可是我们总是不好意思开口。然后自己会默默承受这一切或者直接选择放弃。
在生活中这种人常常表现得非常的自卑,对待事情内心也会比较敏感。因为内心害怕受到挫折与失落,所以从来都不敢尝试新的挑战。我们要知道想要与一个人亲近就要不断地去接近对方而不是疏远。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身处于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就是与身边的人打交道。从而产生自己的交际圈与人脉圈,在生活中可以得到帮助。
但是往往有一些人与社会几乎没有什么关联,每天都是独来独往,因为他们最怕的就是麻烦别人,只希望自己一个人在世界上孤独地活着。
这种人内心其实非常的不健康,他们无论对待谁都非常的冷漠。
对于身边的事情也产生不了太大的兴趣,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才感觉最舒适。
其实这种人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也许我们也是这样的。这种人心理上往往有一种逃避性的人格,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人格。这种人格会带来这3种伤害。
消极交往,无法取得真正的友谊
这种影响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到了社会上,你总是觉得不想麻烦别人,这样会让你自身有很多麻烦。
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否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要你说出那句:“您好,麻烦一下,您可以帮我看一下吗”就可以轻松化解,但是你在始终说不出口,最终事倍功半。
害怕麻烦别人的人,在你与别人相处的时候也是一种消极的状态,在你不想麻烦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肯定也在想,他最好也不要麻烦我,那这样和别人交往时,往往不会将心比心。
所以这样自己不开心,也会让身边的人感到冷淡与消极。
我们将这类人称为疏远性人格,他们常常处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接触身边的新事物。
其实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友谊是不用去伪装的直接表达自己的内心即可。
试想一下,在家中时,你会因为害怕麻烦你的父母而远离他们吗?我想大多数人是不会,他们不仅不会怕麻烦自己的父母,反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找“妈妈”。
所以这种消极担心麻烦别人的人面临友谊就会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的朋友,因为好朋友之间是不怕麻烦彼此的。
很难融入社会
疏远性人格不喜欢去麻烦别人,因此没有办法与身边的人产生共同的交集,也会和这个社会显得格格不入。
想想你上学时候是不是也有小组讨论,上班时是不是也分部门,分小组,因为当你自己无法完成一件事,或者没有办法妥善处理时,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因为,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群体,约翰.邓恩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孤岛”,所以只要你生存,就不可能脱离这个群体。
害怕麻烦别人是很难融入到这个社会,上学时候可能表现不出来,只是朋友少而已。但是工作了以后你就会慢慢发现。
积累的抑郁情绪让自己越来越迷茫
不愿意麻烦身边的人,他们时常比较内向无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绪。
遇到不开心的事情,他们往往不会找身边的人诉说只会放在心中自己生闷气。
长时间下去就会变得非常的抑郁。也会让自己沉浸在这种痛苦中久久不能走出来。
慢慢的内心就会变得越来越迷茫情绪也会变得越来越消极。这样就会导致我们日渐颓废。
其实我就是一个特别怕麻烦别人的人,记得刚毕业时,面试了一份新工作,第一天去上班的时候,有个女孩让我整理一个表格,我在那看了一上午,其实有好多地方不懂,但是不敢问,觉得人家很忙,不想打扰人家。后来下午他跟我要的时候,我说我没弄完。结果第二天人家说我不合适,不用来上班了。
这对于当时刚刚毕业的我来说是个沉痛的打击,我因为害怕麻烦别人这件事遭到了好几个公司的辞退,最后我也因为怀疑自己,轻度抑郁,也咨询过心理老师的帮助。
还有,因为找工作这件事变得非常迷茫,觉得自己什么也干不好,在家坐了半年,在心理老师的开导之下,我重新找到了工作。
并且我也改掉了怕麻烦别人的习惯,作为新人的我,我会经常请教同事工作上的事,后来熟悉了之后,他们告诉我,他们不仅不会觉得你麻烦,反而会觉得你是个有上进心的人。
实际上这种人对言行的管理不受主观意识的限制,所以很难表露内心真实想法。
长期处于负面情绪积压会造成情绪的恶性挤压,从而更轻易地集中在一个爆发点以后随时爆发。所以这种人如果不及时改变就会非常危险。
那除了不好意思麻烦别人之外,是不是也会有一种人是不会拒绝别人的,不管别人让你做的这件事你会不会做,或者想不想做,你都会答应,其实这也是危险的。
健康的人际关系往往产生于你来我往,朋友之间的相互帮助中产生。
所以选择封闭自己的感情需求,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孤僻冷漠。
我们可以试着敞开心扉去让身边的人了解自己,这样之后的生活我们都会变得快乐。
作者简介:
胡尚伟已帮助过83人入驻年限10.7年预约咨询私聊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4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我们经常从朋友那里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真希望他快点成熟!”“她表现得就像个孩子!”“我丈夫都不如六岁的孩子成熟!”“我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加上他,就像有了三个!”...
2025-09-14
人间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2025-09-14
孩子身上的所有问题,在家长那里都能找到答案。当你批评、嫌弃孩子时,不妨先审视下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最难完成的事,就是让孩子成为...
2025-09-14
现在父母与孩子的矛盾,越来越多了,可能很多父母都觉得,孩子现在越来越难管,不仅仅不听话,而且还有自己的一番道理,有时候自己都说不过孩子。越来越多的孩子讨厌自己的...
2025-09-14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那么,孩子如何才能成人,进而成功呢?杰克·霍吉曾在《习惯的力量》说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
2025-09-14
因为外遇而来做夫妻咨询的来访者中,基本上受伤的一方会说:“这么多年的感情了,我那么信任他,信任他一定不会做背叛我的事。因为他忙,我还会为他着想、体贴他。结果呢?...
2025-09-14
1.给孩子学习充分的自主权。2.先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3.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内在目标。我有个外甥女,家里条件很不错,父母跟她的关系也很好,孩子懂事,听话,...
2025-09-14
世上极少有不吵架的父母,再恩爱的夫妻也难免会遇到矛盾,发生激烈的争吵。争吵过后,不管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反正脾气是发完了,情绪也宣泄了,一切似乎又恢复了平静。然而...
2025-09-14
01临床名称双相情感障碍,有时也会使用早期的临床名称来称呼,即“躁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是心境障碍的一种,这种精神障碍极大地影响到儿童或成年患者的生活质量。02双...
2025-09-14
对生活失望过的你,重燃希望了吗?当创伤来临时,或战,或逃,或冻结,你会如何选择呢?面对不同的境遇,不同的应对态度,决定了你是谁,你将去往何方。比如,投资失败,婚...
2025-09-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