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成为自己,是灵魂最本真的渴望你有没有发现下面这些问题:当我们不快乐时,我们既不想加入别人的快乐,也不允许别人是如此的快乐。当我们单身时,我们就觉得别人的恩爱...
2025-09-14
你是否经常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
“我很没用”
“我做不好任何事情”
“我不值得”
“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就算在学习,工作上得到好成绩也没有办法接受别人的赞美,觉得不过是运气。经常默认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负面的。
有没有想过你正处于「低自尊」状态......
当处于「低自尊」时,我们总会在消极的方面看待我们的生活,认为自己无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持续的消极思想会引起消极情绪,同时,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你的思想状态,使你变得脆弱敏感,周而复始。
低自尊的产生通常会源于儿童时期:
? 与父母,老师,朋友相处时带来的负面反馈。
? 媒体传播的负面信息
? 生活中的压力与困难:疾病,丧亲之痛。
? 对自己的过高的标准要求
? 消极的性格
在低自尊情况下,我们会想逃离社交场所,同时拒绝接受新的事物或人。只想待在自己的“安全范围”内,害怕困难与挑战。尽管,在短期内避免挑战与困难会让你感到安全。但长此以往,则会适得其反,它会强化潜在的恐惧与怀疑,告诉你生活的唯一方式便是逃避。同时,持续的低自尊也会增加抑郁与焦虑的风险。
如果说低自尊使我们固步自封,负重前行,那拥有一个健康的自尊状态则能打破这个僵局。健康的自尊状态会激励你去达到自己的目标,有能力去面对消极的生活。即使生活不尽如意,也能从小角落找寻惊喜。在与人相处时,我们也能设置合理的边限,保持健康的亲密关系。
01
低自尊是如何形成的?
想要拯救自己的低自尊,就要知道低自尊是怎么形成的。
一个人自尊的水平的高低,关系到一个人在跟他人关系中的满足或挫败的经验,以及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他人赞赏或排斥的感觉。
同时,一个人心中对自己的“目标与心愿”跟实际中取得的“成功与成就”之间的差距,即自我理想的实现程度,也影响着一个人的自尊水平。
要知道,我们看待世界和他人的方式,都是由内心世界一套内在表征的运作模式进行的。而这个表征模式又来源于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内化了的与重要他人的整个关系,包括这些关系中的感受、观念等等。
很多低自尊的人在早期的成长过程中都曾经历过多的被漠视、令人挫折的、以及恐惧、愤怒的负面经验,比如养育者对自己物质需求、情感需求的忽略与不满足等。所以,他们在内心就会建立起这样一套看待自己的方式:自己是不够好的,是不值得被理解、不值得被爱的。
当遇到需要寻求他人帮助的情境时,他们又会启动对自己的打压:自己不应该依赖他人,更不能寻求他人的帮助,那意味着自己的无能与脆弱。这种打压的力量越是强大,一个人的自尊就越是低下。
在这样的一个人格底色之下,我们很难想象低自尊的人可以通过自我理想的实现,去提升自己的自尊水平。
一方面,低自尊模式下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方式让自己很难取得成就与成功;另一方面,即便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低自尊的模式也会让他们认为这些成功并不真正属于自己,而是凭借一些运气罢了。
听起来,低自尊的人生就像是深陷沼泽之中,想要挣扎出来,却又在泥潭里陷得越深。
02
低自尊怎么解决?
No.1 自助法则1:多关注自身优点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我们却会在失败面前感觉犹如废物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难题,研究者们突发奇想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将志愿者分为高自尊和低自尊者,告诉他们测验考差了,这之后让他们描述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
结果发现,高自尊者对自己社交能力的评价要好得多。
接着研究者又用志愿者们擅长的活动来“引诱”他们,比起低自尊者,高自尊者很快就放下了手头的任务,以此来缓解失败的痛苦。
高自尊者的谜团解开了!
正是他们这种关注自我优点,以及一些令自己感觉比较好的事情的应对策略,使得他们拥有了更加高的自我价值感。
以后遇到困难,我们也不妨学学高自尊者,做个“自恋”的人:
“这次我失败了,那又如何,我还有好多好多其他的优点呢!”
No.2 自助法则2:聚焦于自己重视的领域
其实,我们看重的领域决定着我们的自尊、自我价值感,它有一个“高大上”专业的名称——“自我价值组合”。
当今社会上,我们被消费主义、容貌焦虑等等挟持了,外界企图用焦虑感促使我们做他们想让我们做的事情。我们要学会干扰,倾听自己的心声,做真正令自己感觉有价值的事情,将自我价值感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不,这对我来说不重要,这并不会令我感觉有价值。人又不是处处完美才会有价值感。”
说来可能不信,国民老婆Gakki也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
在《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国民老婆新垣结衣是一名小职员。
为了成为别人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人,她在恋人面前委曲求全,在老板面前任劳任怨,企图成为他人价值观中的完人。因此她把老板无理要求统统接下,干了所有脏活累活。
当她有一天企图以“辞职”来抗议时,老板仅仅以一句“你这样的员工是可以换的”就把疲惫不堪的她打倒了。
她发现自己这么努力,并不能给她价值感,她只是“没有价值的棋子”。
在朋友的帮助下,她最终意识到,是他人的眼光紧紧地束缚住了自己,以往自视重要的事情其实并不重要。她松了一口气,选择了辞职,与男友说了再见,终于迎来满足的新生活。
Gakki的自我价值感的回归,是因为她找回了真正重视的领域。
No.3 自助法则3: 摒弃不可控的价值评价标准
一个朋友说,她觉得自己的自我价值组合在于他人,别人的评价就是她的价值感所在:“我感觉自己的自我价值感有时候就像坐过山车,别人夸我的时候还好,别人批评我的时候就仿若跌进了地狱。”
学会排除掉不可控的因素,能提高并稳定我们的自我价值感:
“这个领域会让我的自我价值感坐过山车,我应该试图将它剔除。”
因为无论是他人的评价也好,成功也好,外貌也好,这些都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自己一直被人接纳、保持美貌或在竞争中取胜。
Crocker等心理学家指出,将这些不可控的因素纳入我们的自我价值组合,会令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忽高忽低,会更容易焦虑和抑郁。
No.4 自助法则4:学会寻找外界的原因
研究发现,自我价值低的人往往很善良,甚至心软:他们总喜欢往自己身上找原因,而帮别人的失误找理由。而高自我价值的人,会更客观地看待问题:这件事并不是我不足的责任,或者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Weiner的归因理论发现,将失败原因归为自身能力的人,更容易令自我价值降低。
学会客观的看问题,也许对常年被倡导找自己原因的我们来说,稍显困难了。但不妨请教身边信任的人对这次失败原因的看法,或者进行一个“头脑风暴”:不论对错,在纸上迅速写下其他可能原因,再对前者与自身能力造成失败的可能性进行评分。
等客观分析完原因之后,也许我们也能自信地说:“这并不是我的能力问题,也有其他的原因。”
在美剧《You’rethe Worst》里面,女主角格雷琴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不断否定下成长,她表面活泼无畏,但实际上却患了非常严重的抑郁,低价值感围绕着她的每分每秒。又一次抑郁病发后,她的男友鼓励她进行心理治疗。
她跟心理咨询师说,觉得自己糟糕透顶。
万万没想到,心理咨询师却告诉她这是父母的原因:她没有成为父母期盼的乖孩子,是因为父母的要求太不近人情、太不合理,而并非是因为自己是个糟糕的、没用的人。
格雷琴如梦初醒,合理将“失败”归因于父母的她,渐渐走出了抑郁的魔掌,也不再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
格雷琴将错误合理归因的勇气和举动,令她走出低自我价值阴霾。我们也能通过寻找自身以外的原因,提升自我价值。
作者简介:
赵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37人入驻年限10.8年预约咨询私聊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4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01成为自己,是灵魂最本真的渴望你有没有发现下面这些问题:当我们不快乐时,我们既不想加入别人的快乐,也不允许别人是如此的快乐。当我们单身时,我们就觉得别人的恩爱...
2025-09-14
01家庭序位的错位才是爱消失的原因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么,是什么消磨了爱,让爱情在婚姻中逐渐消失了呢?很多女人结婚以后,会把精力渐渐放在孩子身上,把孩子...
2025-09-14
亲子关系就像回音山洞,你越吼、越骂,他越倔。想养出温和、好沟通的孩子,不妨先改变自己的语气。“孩子越长大,越难管教。”“说他两句,他能回你十句。”“越是命令,越...
2025-09-14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焦虑时有发生,且有低龄化趋势,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两会刚刚开幕,已有不少代表委员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出建议。建立统一的学生心理危机预...
2025-09-14
一朵静美的小花,妖娆着,芬芳着。守一寂清欢,温暖了过往流年,嫣然花开朵朵心语,幸福满襟,知足满怀。平日里,一半烟火,一半清欢。锅碗瓢盆交响曲,柴米油盐酱醋茶,那...
2025-09-14
01曾经读过一篇题为《少年》的文章,讲的是一个刚满十七岁的孩子虽还是稚气满脸,但壮硕的身体已俨然是个大人。母亲只及他肩头的高度,父亲也开始对他仰视。叛逆,已经成...
2025-09-14
朱自清说过:“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种艺术。”真正厉害的人,低调内敛,他们有为人处事不虚荣,不炫耀,不张扬,踏踏实实地做事,默默无闻地做人。相反,...
2025-09-14
相信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生活中总是会遇到一些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事情。如果寻求别人的帮助,就可以很快地解决好一件事情,可是我们总是不好意思开口。然后自己...
2025-09-14
我们经常从朋友那里听到这样的评价:“我真希望他快点成熟!”“她表现得就像个孩子!”“我丈夫都不如六岁的孩子成熟!”“我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加上他,就像有了三个!”...
2025-09-14
人间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唯独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2025-09-14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