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性格看待事物是不一样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定如我们所看到的一般,很多人对自己的性格认知也不深。虽然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性格全然不同于人格...
2025-09-15
心理学有一个“联觉”现象,比如望梅止渴,看见红、橙、黄色会使人感到暖,看到蓝、青、绿色会使人感到冷。一个孩子不爱学习,不一定是因为学习本身,还可能是附加在学习上的不良学习环境,父母的过高期待,不理想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不适的学习环境等等,使得过多的痛苦与学习“联觉”,导致学习不愉快。父母如果能懂得在学习上给予孩子愉快的感受,长此以往,孩子就容易对学习产生好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提升了。
一、引导孩子在学习中发现美
一个物理学家曾经说过:“我们物理学家都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大自然是和谐、简洁和美妙的,是能够被人的智慧所发现和欣赏的,没有这种信念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宋代教育家朱熹在《四时读书乐》中写到“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意思是读书的乐趣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会让人产生愉快的体验。如果让孩子在学习中发现美、体会美,孩子就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和好感。学习中的美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艺术美感。
二、学习环境要舒适
孩子在家学习的地方如果不安静,学习容易分神;如果光线太强或太弱,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温度太高孩子容易犯困;温度太低孩子容易焦虑,坐立不安。给孩子布置一个独立的安静的学习空间,并按孩子的喜好选择颜色、设施、布局。孩子身处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容易产生舒服、愉快的体验。这种体验不仅能消减学业的压力,而且会与学习“联觉”,从而增加对学习的好感。同样,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得到父母的表扬和肯定,允许孩子适当地听会儿喜爱的音乐,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吃点儿喜爱的食品,都会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好感。同理,父母尽可能不要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让孩子不舒服,比如:打骂、训斥、指责、抱怨、争吵……否则孩子不愉快的情绪和学习“联觉”,会影响孩子与学习的关系。
三、要劳逸结合
古语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优秀的孩子,父母大多会懂得让孩子适时从紧张的学习中脱身,劳逸结合。因为,人在长时间劳作后往往会对事物产生厌恶感。让孩子适当的放松休息,比让孩子坚持长时间的学习效率更高。有的父母习惯于监视孩子的学习,看到孩子在书桌前学习就安心,孩子如果学习中听会儿歌,看会儿视频,出来吃点东西,就唠叨训斥,这样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父母尽可能鼓励孩子玩的时候痛快一些,不想学习的事儿,彻底放松。学习的时候就专心地学,不想玩儿的事。
四、给孩子优越感
优越感并不等于虚荣心。虚荣心是自尊扭曲之后的表现,追求表面“自尊”的一种心理,而优越感是个体在追求优越目标中获得的。
孩子如果在学习能力上获得优越感,就有利于发展学习兴趣,获得信心和快乐,容易主动学习、积极地学习。建议父母们更多地让孩子在勤奋、坚持、自律、善思考、有理想、有毅力、学习方法等方面获得优越感,而不要过分强调聪明和成绩。对于“聪明”的夸赞,可能会导致孩子以“聪明”居傲,而缺少勤奋刻苦。并且父母要避免用负面词评价孩子,比如“笨”“太懒”“不是学习的料”,给孩子贴上这样的标签,容易成真。父母有时给孩子负面的评价,可能出于激将的目的,但激将法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不适合。
五、尊重理解孩子
在我的心理咨询室里,有一位厌学的孩子告诉我:“班主任说我是傻瓜!”他的妈妈急忙说:“不可能,老师根本不是那么说的!”孩子一脸的无奈。我问妈妈:“你有了解事实真相吗?”她说:“我问老师了!”。我又问:“如果是你,听了自己最亲爱的妈妈这样说,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感受呢?”
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如果父母轻易表示怀疑孩子,相信他人,孩子心理必然会受伤。还有的父母,明知道老师言行不当,伤害了自己的孩子,却为老师辩解。这样是不当的,不仅会影响亲子关系,还会影响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孩子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好耐心地听孩子解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先理解孩子的心情,然后再多方面了解,分析原因,帮助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和老师的是非。
六、引导孩子“苦”中寻乐
朋友和我分享了一件神奇的事:她的孩子今年5岁,因为咳嗽需要吃止咳糖浆。这是一种深棕色,味道比较苦,稍微有点甜味的药。她却做到了让孩子开开心心、心甘情愿地喝了,之后孩子还主动要求喝。这位朋友是怎么做到的呢?
朋友先装作喝止咳糖浆的样子,并不断地重复:“真甜呀!”“好甜呀!”配上夸张的表情。当观察到孩子有点心动的时候,朋友问孩子:“你想喝吗?可好喝了,真甜呀!真好喝啊!可甜了……”反复地强调甜。孩子终于点点头,朋友把止咳糖浆递给他。当孩子即将吸入止咳糖浆的那一刻,朋友马上带着夸张的表情,说:“是不是可甜了?可甜了!真甜呀……”孩子又点了点头,说:“甜!”很快把止咳糖浆喝完了。之后,孩子还主动要求喝这种止咳糖浆。
其实,朋友是利用了人的知觉的选择性特点。知觉选择性是指个体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由于人每时每刻所接触到的客观事物众多,为此不会,也不可能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刺激信息进行反映,而是主动地挑选某些刺激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以形成清晰的知觉,并迅速而有效地感知客观事物来适应环境。因为朋友一再对孩子重复说止咳糖浆“甜”,在药即将入孩子口的时候,又重复提示“好甜”,孩子就忽略了苦。
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确是需要刻苦,但是学习中也是有快乐的。如果孩子只是关注学习的辛苦,那么就容易感到累,容易厌烦和逃避。如果经常和孩子说“多好玩啊!”“多有趣呀!”“你是怎么做到的?分享一下好吗?”孩子就容易在学习中找到“甜头”,从而主动学习。还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学习“元、角、分”,可以和孩子做买卖东西的游戏。背古诗,可以鼓励孩子把诗的内容画出来,再涂上颜色,讲给父母听。这样生僻难懂的词句就形象化了,孩子就容易理解了,也容易体会到意境。
作者简介:
张玮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已帮助过2472人入驻年限8年预约咨询私聊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4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不同性格看待事物是不一样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定如我们所看到的一般,很多人对自己的性格认知也不深。虽然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性格全然不同于人格...
2025-09-15
在很多家庭里,哭是一种禁忌。很多家长用暴力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哭泣。我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问家长:孩子做什么事最会令你烦躁?家长的回答竟是清一色的——哭。坦白地...
2025-09-15
“情绪性退化”在情绪来临时,表现得如同一个小孩。当某个情景触及了未被疗愈的过往,我们会暂时地退到相关事件发生时的年纪,以那个“小孩”的视角来看世界。「一个真正成...
2025-09-15
我先讲两个接近一百年前的实验:第一个实验是桑代克的试错实验。有个叫桑代克的心理学家曾经对猫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事先准备了一个铁笼子,笼子只留一个小门,门上有一个铁...
2025-09-15
“内卷”是从英文Involution翻译来的。内卷化,原本是社会学家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它是指一个社会,长时期停留在一种简单的自我重复的状态。家庭教育的“内卷化”...
2025-09-15
因为生活的压力,一大部分爸爸们工作都很繁忙,孩子多是老人或者妈妈教育,爸爸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然而,确实爸爸的家庭教育,很容易对孩子产生不利影...
2025-09-15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避免犯一些错误,但重点在于,我们不能用一生的时间来避免犯错。过度苛刻要求责备自己,只会限制你未来的发展、耗尽你的资源。当自己失落的时候,看着...
2025-09-15
在最困难的关系里修行,你的障碍将转化为你的智慧,而从亲密关系中流淌而出的智慧甘露,就是你送给下一代的最好礼物。“你总是忽视我!”“你对我说话太大声了!”“你太抠...
2025-09-15
最近,心理咨询确实迎来了它的黄金时期。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心理健康已经走到了公众话题的中心。在过去一年关于健康和财务危机的讨论中,许多人承认抑郁、焦虑和成瘾行为是...
2025-09-15
3岁前的孩子需要依恋,家长应该及时地满足其生理需要;3-12岁的孩子需要规矩,家长应该坚定地对其说“不”;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选择权,家长应该耐心地将其当作朋友.....
2025-09-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