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清华大学贫困生学子“每月生活费仅300元,从受助到助人”的温暖自白》,刷屏了,把娱乐圈所有明星的热搜都压下去了。这封自白书,最早发在清华大学完全匿名平...
2025-09-15
除非改善与自己的关系,
才可能与别人建立起真正良好的关系。
除非对自己感到自在,
才可能与别人相处时感到自在。
改善与自己的关系最重要的,
就是去接纳自己的一切。
01
压抑不是解决负面情绪的方法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的部分,例如外表、能力、财富、地位、经历或背景,每当我们想到这些不喜欢的部分时,就会觉得很不舒服,于是尽可能的想去避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
我们努力打扮自己,增强能力,获得更杰出的表现。有时,觉得自己成功了,别人开始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我们,而我们也觉得自己变得不一样了。
但在某个时刻,又经历了失败,因为人不可能永远维持完美的表现。我们发现自己内在的那种痛苦又浮现,原来它一直都在我们的内在。痛苦在内在啃噬着我们,侵蚀着我们。
每当外在的情况不尽完美时,内在的伤痛就会再次浮现,我们似乎始终逃不出内在痛苦的魔爪。
接纳自己,是去看见与面对我们内在那些不舒服的情绪,它可能是恐惧、羞愧、伤痛、孤独。我们多多少少都意识到自己内在这些丑陋的部分。因为害怕别人看见我们丑陋、难堪的真实样貌,以至于害怕与人亲近,害怕有太亲密的关系。我们对内在那种不舒服的感觉,感到不知所措,不晓得该如何处理。
这些负面的情绪,是在我们的生命过程中,不断累积形成的。每一次,我们被别人批判、嘲笑时,由于不喜欢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于是去压抑那时感觉到的伤痛、恐惧、羞辱。但这些负面情绪并没有因为我们的压抑与忽略而消失,相反的,它在我们的内在不断累积。
于是,你发现随着年岁增长,内在所背负的痛苦也不断增加了。由于你对负面情绪的压抑,你一直在麻痹自己的感觉,渐渐的,你也丧失了敏感度,不再能感受到单纯的喜悦,也完全看不见世界的美。
02
化解内在的伤痛,关系就会自然改善
接纳自己,就是去拥抱自己内在的黑暗面,面对自己内在各种不舒服的感觉,面对自己的负面情绪。
当你去看见自己内在的伤痛时,一开始,你会觉得非常痛苦,很想逃开;但如果可以试着与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待在一起,它就会逐渐的化解。每一次你经验自己内在的痛苦,它就会一点一滴的消失。
当不再恐惧看见自己的负面情绪,越来越能够面对它、觉知它、经验它,与它待在一起时,这些负面情绪就会逐渐离开,不再困扰我们。
当内在的伤痛逐渐消失时,你会发现对自己感到越来越自在;
因为你再也没有什么需要去隐藏的了,也没有什么需要去闪躲的了,你就能自在的做自己。当可以自在的和别人相处时,你很容易就可以与人们连结,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你的每一个关系都会自然的改善。并不是因为你刻意去做什么来改善关系,而是你的那份喜悦扩散开来,使得原本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不再是问题了。
许多关系发生问题,都是由于对彼此的批判,造成了关系之间的伤痛。当我们接纳自己时,自然就可以接纳别人。对人有更多的宽容,能欣赏他们的独特性,不再去批判别人。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你对别人批判的地方,总是来自于你对自己的批判之处,也就是没有接纳自己的部分。
别人的特质或行为,一再唤起了你内在的某些恐惧或伤痛。你内在那些不舒服的感觉,导致你转而想去批判别人,这也造成了他们的伤痛,因而破坏了彼此之间的关系。
03
用正面方式满足自我
接纳自己的另一个部分是:人都有许多的渴望,希望可以得到所想要的一切事物。我们总是为自己着想,希望美好的事情都可以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有时我们很快乐的去满足自己,但“自私自利”的负面评价却闪过脑际,于是开始批判自己,觉得这样做实在太自私了,便不断压抑自己的渴望。
一旦我们能接纳自己的渴望,并用健康的方式去满足这些渴望;当渴望得到满足时,渴望就消失了。奇妙的是,我们很自然就会开始想去帮助别人,对人类、对世界会有更多的关怀。
有时候,我们会以负面的方式去满足自我与表达自我。这是因为我们内在有一些伤痛;伤痛使我们用破坏性的方式去满足自我,并造成自己与别人的伤害。
当面对与经验内在的伤痛,将伤痛化解时,自然就可以用正面的方式来满足自我。
04
批判自己只会耗尽能量
透过接纳自己,我们并不会如许多人担心的就是停留在“原本的状态”。
当接纳自己时,内在的冲突就消失了,我们变得喜悦。随着喜悦,爱就在内在绽放了,喜悦就在内在绽放了。我们有了爱和喜悦,才能与别人分享。
我们越是努力去批判自己时,越会在自己内在制造冲突,使自己卡在“原本的状态”中。因为内在的冲突不断,于是耗尽了能量,而使我们变成痛苦、不快乐的人。
巴观说:“快乐的人创造快乐的世界,不快乐的人造成别人的痛苦。”
当你接纳自己,你内在的冲突就消失了!你会对自己感到很自在,也会自然的接纳身边的每一个人,和别人的关系也跟着改善。
当你在家庭和工作场所中都拥有更和谐美好的关系时,你的生命也会更加满足、具有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5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这两天,《清华大学贫困生学子“每月生活费仅300元,从受助到助人”的温暖自白》,刷屏了,把娱乐圈所有明星的热搜都压下去了。这封自白书,最早发在清华大学完全匿名平...
2025-09-15
心理上的问题,从来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多年日积月累导致的。抑郁症也是如此。那些看似生活中不起眼的小情绪,酝酿久了,也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这一切都是有...
2025-09-15
自信,就是我允许自己被否定开朗,就是我允许自己被拒绝01当你表达需求时,总会有人拒绝你没有人可以完全围着你来肯定你、接受你、满足你,因为你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因...
2025-09-15
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曾将人生比作一条河流,看似静静流淌,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危险重重。罗伯特用无数临床案例,拼凑起了一位“蛤蟆先生”,并讲述了他从抑...
2025-09-15
来访者问:廖老师,你好,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情绪,老爱发脾气,怎么办?如何补救?这位来访者有自我情绪的觉察能力是很好的,他能意识到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能够意识到...
2025-09-15
前几天还有一位妈妈和我说,她14岁的女儿,每天晚上2点多才睡觉,一直玩手机,玩游戏,看剧,聊天。母女俩因为玩手机发生过严重的冲突,导致现在女儿在她们面前毫不避讳...
2025-09-15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上高中后越来越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交流。确实,孩子长大了就不再那么依赖父母,他们内心想冲破父母的束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与此同时表现出的叛逆...
2025-09-15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一些低谷期,可能是突如其来的暴击,比如失去一个重要的人,沉浸在离别的痛苦,或者是在一个困境中挣扎了很久还是没有出路。我曾经也度过一段这样煎熬...
2025-09-15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些心理问题成因复杂,但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信号,提早关注可以有效地防止孩子心理问题的加剧。这篇文章分析了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
2025-09-15
据媒体消息:近日,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了《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发展报告》,这是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第四本儿童蓝皮书。报告指出,中国儿童健康...
2025-09-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