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我只要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就能够有所变化,就能够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从而也导致人际...
2025-09-15
那些身边发生的事情;那些你每天都说的话;每一个举手投足;每一次分心动念;都是我们的心理在默默驱动。一些很高端,又很常见的心理学知识,帮助你了解自己和他人。
01
如何面对一个愤怒的人?
一般人觉得别人生气时,会下意识认为那个人非常可怕。
其实不是的,越情绪失控的人内心越有可能伴随着脆弱、无助。他们是感觉外界有伤害了,于是只能竖起防御的刺。
下次当你遇到愤怒的人,或许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对方:他/她只是一个受伤的人。
心理学一个重要的原则:每个人为自己产生的情绪、感受负责。
发现了有些情境下的愤怒是伴随着受伤的,绝非意味着我们要去承担、拯救、负责谁的情绪。
而是下次在经历亲人生气、与人争执、自己生气时,我们可以专注在愤怒背后的受伤感,内心一定是感觉缺失了什么、或者认为被冒犯了什么、或者有需求但无法直接表达。
而这种察觉,可以让氛围缓和下来,让自己的情绪一下转化成平和与松弛。
02
难过的时候该怎么办?
怎样快速走出负面情绪?
当我们遭遇到拒绝、失恋、痛苦时,总想着要想办法快点摆脱难受的情绪、快点解决自己当下的状态。
怎么样快速走出负面情绪呢?这也许是一个所有人都要明白的事:好好的接纳是快速走出负面情绪最好的办法。
接受当前的事实,接受自己这些难受的感觉,接受这个局面,就是最快的恢复方式。
比任何逃避、折腾、运动、暴饮暴食都好使,也更健康。
在心里腾出个空间,容纳和理解你的焦虑、你的悲伤、你的脆弱、你的恐惧。
从小到大,或许我们一直接受的信念和教育,都是对于负面情绪予以排斥、否认、回避,可是这样做其实让人更为消沉,因为这意味着:
我们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情绪都并无对错,它们都有其出现的原因。
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在情绪的感受中,看见真实的自己,挖掘出深藏在情绪背后的某些渴望、匮乏、需求。
03
为什么我们懂了这么多道理,
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道理”你只是懂了一次,而真正决定行动和无意识反馈的,却是在你身体里运行过成千上百次的自动化意识。
那些从别处搬来的“道理”,在真正用的时候压根不会起作用,因为它在你的意识中太浅了。
为了让后来认同的真理植入到脑里成为新的思维,你只能一次次去加深懂得。
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绝对不是读一次就顿悟,就可以从今以后都过好生活了。
培养一个可见的习惯,我们都明白需要重复尝试去做,培养一个摸不着的思维其实也是需要重复去尝试。
所以,一时做不到,改变缓慢且反复,不用苛责自己,坚持下去,才会真的有所改变。
04
如何在短时间内发展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这也许是许多学习“心理学”或者走上“心灵”道路的人非常关心的问题。
答案是:每天花30分钟关注自我内心。
我们可以这样探索:
我最希望自己拥有什么特质?
能带给我幸福感的是什么?
我最有兴趣的是什么事?
我在逃避什么,我在羞耻的是什么?
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
最能让我满足的是什么?
做了哪些事可以提升我的价值感?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是24小时都在和自己的感受、想法、情绪呆一起的人。
我们理应是自己最熟悉、最亲密的朋友。
而当你不厌其烦地去正视、察觉自我时,这就是爱自己的一种表现,你也能从中找到真实的自我。
加深自我了解的一些小操作:
01.自由联想
自己写日记,发语音给自己听。把脑海里的,可能是有些一闪而过的、不愉快的,都在一个安全的氛围里写出来,毫无拘束,不用顾及逻辑,让想法一展无遗。
想成为情绪的主人有个前提,先意识到,捕捉到,察觉到。
02.写下故事
细致地记录下关于自己的经历、追溯过去,和身边人的相处关系,细节越多越好,感受越多越好。
在这个记录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的过往生命被赋予了意义,你也从中收获了感触,同时抒发了情感,不再那么压抑。
03.和安心信任的人倾诉,和靠谱的心理咨询师倾诉等等
无论是宗教、冥想、心理学,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让人们回归自己的内心。
了解自我还有个好处,你愿意耐心了解自己时,你通常也会愿意耐心了解别人。
05
如何让自己正面情绪越来越多?
如何正面的滋养自己?
现在,情绪化、负面能量爆棚、容易焦虑、抑郁似乎成了很多人的通病。
我们都想让自己保持一个正面的情绪状态,也想让自己内在的力量越来越强,可以不用轻易的就被坏情绪和琐事所带走。
如何增强自己的正面情绪?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好心情?
我们都知道有好心情会让自己更好地行动,但行动同样可以反过来唤起好情绪。
你走路让自己抬头挺胸,思维会跟着调整为自己是个更自信的人。
你每周运动3次,思维会默认为自己是个有活力的人。
你一个月里又学了新的知识、又完成了一项棘手的工作任务,思维会跟着调整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人。
如果你现在是个执行力、行动力差的人,通常有可能是因为这几个原因造成的:
01.给自己压力太大
那就每件事设定的完成量越小越好,小到不用耗费什么意志力就可以完成,但在执行过程中不设上限。
具体例子:一天只做5个俯卧撑,完成。咦,状态不错,那就再做多几十个也可以。
旨在不会因为目标过大而在受挫中途放弃,同时又维持了一个持续的行动过程。
02.怕失败,怕挫折
认为自己失败一次,做错一次,后果就会非常损失自我价值。
此时可以用局外者角度去看待自己,设想如果是朋友拥有这个紧张的担忧的念头,你可能会发现存在着僵化、严苛的假定,你也会发现别人并没有那么关注你,意识到后就会消除不合理性。
图片
03.否定自己
还没有做时就下结论认为自己一定不行,做不到,干脆不尝试。这是成长时期经历造成的负性信念有关。
我们可以多提醒自己,回顾下过去曾经做过哪些成功的事,虽然有困难但也完成了,用实际的例子去驳斥脑海中这个想法。
告诉自己再试试,最有效的方式一定是重新通过行动,去塑造另一种可能。而不是去一味相信过去脑海中的声音。
06
做一个既会依赖又能独立的人,这样的人最幸福。
你知道吗,人类与生俱来存在着两个相处方面的需求:
一是依恋他人的安心感,
二是独立自我的效能感。
我们需要依恋他人,每当人们感觉到自己正在被无条件地看见、倾听、理解时,都会流露出安心幸福的一面。
并且个体都有属于自身的局限、精力、若想生活得更好,就是承认自己需要依恋别人,与别人合作。
别人也同样有这个依恋需求,想要被我们看到和对待。这本身可以是一个互相合作、互相滋养的状态。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拥有独立自我的效能感。
自尊来源于一个人可以应对得了生活的冒险、挑战、有选择权、表达权,并在探索世界这个过程里体会到了属于自己独有的力量和价值。
常见的压抑、低自尊、回避失败都是在对自我效能感的限制,专注于加强自身的效能感和胜任感,是一个值得为之努力的目标。
倘若在过程中遇到挫折了,可以回头看看第二条。
最后,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对你也有点帮助。
做一个既会依赖又能独立的人,找到自己生命中的平衡点,享受在自己里面,那是非常幸福的感觉。
作者:澄心;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知乎,部分由心灵面包编辑撰写整理;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5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当我以接纳的心态聆听自己时,当我能够成为我自己时,我感觉自己会更有效力。我只要接受自己的真实存在,我就能够有所变化,就能够超越自己现有的存在样式,从而也导致人际...
2025-09-15
有时候,我们感觉到很累,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做什么事情。原来,真正令我们感到累的,是我们的“高内耗”行为。我们对于过去不好的事情,总是喜欢去咀嚼;对于别人来说,也许...
2025-09-15
除了生老病死之外,你经受过的最大痛苦是什么?我想不论生活的多么快乐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痛苦,而这个痛苦也只能自己消化和感受。这是一个共享时代,各种信息资源遍布,...
2025-09-15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这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中写到的。无论是在...
2025-09-15
海灵格的《爱的序位》大量的排列案例让人震撼,但即使没有参加排列,也可以从他的一些主要观点中获得巨大收益,书中的主要观点如下:1、获得内在洞见经验的首要条件是一颗...
2025-09-15
在生命中,谁的爱越多,谁的智慧就越多,谁的能量就越多。和能量高的人在一起,一切都会迎向美好而改变。一位智者曾说:人生的一切得失祸福,只不过是生命能量根据能量守恒...
2025-09-15
01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在客厅站着满怀期待地提出:“妈妈,我想和你一起玩一会儿。”你在厨房做饭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妈妈把米饭蒸上就过去,好吗?...
2025-09-15
近日,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对《关于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抑郁症防治措施的提案》进行了答复,明确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在答复中,教育部明确指出:对青少年...
2025-09-15
当我内心足够强大你指责我,我感觉到你的受伤你讨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认可你超理智,我体会你的脆弱和害怕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当我内心足够强大我不再防卫所有能...
2025-09-15
盲人摸象里,有人摸着象脚,说象的身体像树干;有人摸着象鼻,说象的身体像水管;有人摸着象牙,说象的身体像玉一样润泽。谁都没有错,只是以偏概全而已。人与人之间也是如...
2025-09-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