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你的抑郁来自哪里?看看心理学大师怎么说

2025-09-16 心理健康
【摘要】:抑郁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对不同的人抑郁有不同的意义。抑郁可以是一种症状,也可以是一种体征(如观察某抑郁症病人的脸部表情,显示抑郁),还可以是一种诊断名称如抑郁症

抑郁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对不同的人抑郁有不同的意义。抑郁可以是一种症状,也可以是一种体征(如观察某抑郁症病人的脸部表情,显示抑郁),还可以是一种诊断名称如抑郁症。

当医生作出抑郁症诊断时,就意味着—个人的抑郁症状和体征已经持续足够长时间,以致影响了个体的日常功能或导致严重的忧伤,或两者兼之。

不同的心理学派对抑郁的形成有不同的看法。

01

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学派鼻祖弗洛伊德认为抑郁者充满了对自我的责备和诋毁,这让人无法理解,这种“愤怒转向自身”是怎样发生的呢?

弗洛伊德认为,客体选择也就是力比多附着在一个特定的人身上,然后由于来自这个被爱者的真实的轻视或失望,这一客体关系被击垮了,但是获得自由的力比多并没有置换到另一个客体上,它被撤回到自我中,服务于建立自我与被抛弃的客体的认同。

这种从客体投注转向自我投注的变化就解释了抑郁者缘何兴趣减退、快感缺失,而对自我却极为关注,仿佛陷入了自责的漩涡。

弗洛伊德还指出,抑郁者表现出的强烈的自毁倾向,是对客体以及自我的爱恨矛盾情感加以强化的结果。

同时,抑郁者的自我谴责之中也带有对客体的攻击,它源于对自己和客体的施虐和仇视倾向,通过得病的方式,对原始客体进行报复,折磨他们所爱的人,而无需直接表露内心的仇恨。因此,抑郁者的自我惩罚在潜意识层面也是攻击客体并实施报复的一种方式。

Jacobson也认为自尊的丧失是抑郁形成的关键问题,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去探寻原始自我和客体的心理代表物被精神能量贯注的复杂过程以及这种过程与精神结构形成的关系。

她尤其强调了超我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超我充当调控者的身份,使自我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

一个易于罹患抑郁的成年人会部分地由于不充分的、不成熟的超我而导致在其心理器官中留下非常消极的自我心理代表物,这是发育中的缺陷。

在易于罹患抑郁病人的心理器官中存在的巨大的攻击能量提示:当他或她面临丧失和挫折的经历时,第一反应就是愤怒。如果这种反应不能将所面临的威胁加以纠正,那么愤怒就会指向自己,我们所常见的一系列的自我否定的、抑郁性的症状就会接踵而至。

抑郁症患者有很强大超我意识,恶性自恋。那么最高级别的自恋就是自杀。

我国著名心理专家曾奇峰教授曾经描述过,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时候刀子都不舍得对准别人。可想自己有多自恋。

02

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咨询重要流派之一认知行为疗法对抑郁也有自己的见解。

贝克博士是美国精神病学界的著名教授。贝克教授提出的抑郁症认知理论出发点在于思想和信念是产生情绪状态的原因,着眼点是探查导致不良行为和情绪障碍产生的认知过程。

他认为抑郁症病人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谴责的方式去解释所有的事件,而这种解释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它是通过做出逻辑上的错误推断而变为抑郁症的,抑郁症病人歪曲客观事物以致自我遗忘。

所以,抑郁症病人只对自己做出不合逻辑的推论,而这种逻辑上的错误推论或不精确的认知过程导致了不良的行为和情绪障碍。抑郁症病人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责备试图去解释所有事件。贝克教授把抑郁症病人对客观事件的错误逻辑推论归纳为四种:

任意的推断。推断中并不存在结论的证据。

选择性抽象。其中结论只来自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因素。

超泛化,或说从一个琐细的出发点做出很大的结论。

放大和缩小,这只涉及判断操作中的错误。

了解抑郁的原因对抑郁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每种疗法都对抑郁都有独特的作用,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抑郁不可怕,可怕的是讳疾忌医。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59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学会体面退场 ,是父母必做的修行!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