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都市生活,高节奏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繁琐的家庭生活,让“抑郁症”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流行词。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达到1.5%~3.5%,抑郁症已经成为...
2025-09-16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在奋斗的同时,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有人将焦虑化作实现人生理想的潜在动力,有人则陷入焦虑的情绪中,慢慢迷失了自己。
心理学家指出,长期焦虑会让我们的生活失序,陷入慌乱状态。这需要我们不断调试自己内心的指针,找到自己的节奏感。
焦虑也「你」 心灵的一部分,不可能抹除或者消灭,只有找到根源、和焦虑共处,,才有机会和自己真诚和解。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当它是当下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这或许是我们能对抗焦虑的最本质的方法。
六种实用方法教你对抗焦虑。收藏起来,一定有用!
1.记住“足够好”就是新的完美
很多完美主义者总是试着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我设定的目标,但这很容易导致压力和气愤。告诉自己,我不必每场考试都紧张,我不必一定要赢。试着让自己学会 Let it go。
通过这种认知暗示,人们也通常能够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如果用“我要赢得一切”的态度,会把任何人都转移到敌人的角色。得不偿失。当你不再过多关注“做到最好”的时候,你就能够释放存留的焦虑感。
2.停止一心多用
看起来一心多用和焦虑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它确实关系到一个人的焦虑感。我曾经试着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工作,查看手机回复邮件,和别人交谈,等等。
这些干抗使我毫无头绪到不知道自已进行到了哪一步,而这些毫无头绪是滋生焦虑的最好温床。在一段时间里,学习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焦虑感自然而然减少。
3. 关注你可以控制的事物
教授Harry分享了一段他的经验,他说,在过去,我经常因为感觉不舒服而抱怨,我坚信我生病了,即使所有的身体测试都显示我是健康的,但我总是感到晕眩,头疼和紧张。不停地问自己,我现在有没有感觉好一些?与此同时,我变得越来越恐慌。
当我终于意识到,我只是对这种担忧产生了习惯性的依赖时,我不得不开始控制我的胡思乱想。”时常担忧自己会不会犯病,就会变成真实的。
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身体,但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想法。想法又往往能直接反映到身体症状上.所以当你感到头晕,紧张的时候就问问自己“这是因为我的担忧造成的吗?”
4.不要逃避你不喜欢的事情
大脑有时候会给我们的直接经验编故事。比如,你害怕去人多的社交场合。偶尔公司有聚会,你就告诉自己:“这次不去聚会没有关系。下次我就会去了。
“比如你是早起困难户。设定好明天早起做运动,但是第二天被7点的闹钟吵醒的时候,大脑中的直接经验第一反应会反射出:“今天不起来也没什么,我明天就会起来了。”
但这些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当你第二次重新面临这些状况时候你的身体已经知道上一次“设定”好的情景,身体会让你的恐惧和抗拒再次战胜想要做出改变的想法。
所以,为了不再逃避不喜欢的事情,我们在改变初期始终给自己强调:“这一次我一定能战胜我的恐惧!我一定会做到。”不要去躲避那些令你焦虑的情形。尝试让你的身体直面焦虑,慢慢地改变大脑中的直接经验。
5.转移注意力做点闲事
你已经为一件事情反复纠结,找不到办法时,如果还是死磕这件事,持续上涨的焦虑感就会让你对这件事情过度思虑,从而陷入“想太多一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选择做一些轻松的闲事来转夥自己的注意力。比如编程序卡死在某一阶段的时候,可以试着打一盘游戏;写不出论文,可以去看点搞笑视频或者做个饭,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
当你重新回归到之前让你纠结的问题时,竟然会发现大脑中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思路会更加活跃。不妨尝试一下。
6.把焦虑视作一种机会
焦虑并不都是负面的。适当水平的焦虑能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辨识出周围的处境,也能使我们表现得更好。所谓的表现更好是指我们能更加全面有效的接受讯息,然后做出选择和反应。
据最新研究表明,当人们焦虑时,一种“不现实乐观主义(unrealistic optimism)”就会消失。
这种不现实的乐观有点类似于阿Q精神:忽略负面信息, 而偏爱对自己有好处的反馈。通常人们会不理性地忽略那些对自己造成负面作用的信息,倾向于接受满足自己需求的反馈。
不过,当人体感受到焦虑时,大脑中的杏仁体开始作用,带动下丘脑垂体中的“理性”激素分泌,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容观地接受讯息,从而做出更好的决策。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6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繁忙的都市生活,高节奏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繁琐的家庭生活,让“抑郁症”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流行词。我国抑郁症的发病率达到1.5%~3.5%,抑郁症已经成为...
2025-09-16
这一生的路坎坷无数,没有谁能预知下一秒有何事发生,我们能做的除了珍惜当下,就是做好自己,珍惜眼前的幸福,因为失去了找不回来,放弃的无法再有。人生,就是一场较量,...
2025-09-16
抑郁是一个人的情感体验,对不同的人抑郁有不同的意义。抑郁可以是一种症状,也可以是一种体征(如观察某抑郁症病人的脸部表情,显示抑郁),还可以是一种诊断名称如抑郁症...
2025-09-16
01案例来访者丽今年28岁,因为异食癖来到了咨询室。触发事件是她的婚姻,她今年离婚了,为这段6年的婚姻画上了一个不圆满的句号。匪夷所思的是她的婚姻生活还挺协和,...
2025-09-16
01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子心切的好妈妈,但是这种爱如果变成了溺爱,就会是一把摧毁孩子的利刃。前几天朋友和我诉苦,说自己的儿子4岁了,她整天带娃,生怕有个闪失。搞得...
2025-09-16
01“心累”的原因,和大脑有关为什么我们每天只是坐在办公桌前,却依然会感到疲惫不堪呢?大脑究竟经历了什么?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当你感到「心累」的时候,最常见的...
2025-09-16
美好生活是我们的向往,过好这一生也是我们唯一能做的。因为从现实层面看,我们不知道有没有下辈子。精神分析认为,我们之所以追求美好生活,是因为当下我们总有很多令人不...
2025-09-16
孩子和我们一样都有喜怒哀乐,很多时候家长没必要因为一些小事而火冒三丈,但当时往往控制不住自己,事后又追悔莫及。不如试试学习一下“黄金60秒”规则,你也能在和教育...
2025-09-16
关注健康的人,一定会了解心理健康问题,那到底怎样的心理才算是健康的?这里总结了8点心理健康的标准,供大家参考。01了解自己有一个人永远跟我们生活在一起,这个人就...
2025-09-16
父母做了一个决定我的父母为我做过很多事,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拒绝帮我带小孩。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溺爱程度几乎令人发指。直到有一天,他们做了一个郑重的决定,一举把...
2025-09-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