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一个关于哲学范围的终极命题。于孩子而言,最简单又最不简单的命题是:“我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们通常会看如下的看似有些“...
2025-09-16
家庭中累积的愤怒对孩子青春期的几乎每个重要时期都有影响。
愤怒会投下长长的阴影,不仅有即时的杀伤力,而且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当怒火伤害你的孩子》
每到假期都是十分考验家庭关系的一个时期,相比平时上学、上班,假期间高浓度的亲密相处显然让不少父母“吃不消”。
为了“管教”好孩子,很多爸爸妈妈逐渐失了好脾气,化身“狮吼”派:
晚上不睡,早上赖床——吼!
在线学习时总是三心二意——吼!
不主动做家务活,只知道吃喝睡——吼!
辅导功课忒费劲——吼!
每天就抱着手机玩——吼!
哪怕孩子什么也不做,但眼见心烦,总忍不住想吼几句!
父母们“真情实感”的怒吼声甚至连邻居都听得一清二楚:每到假期,有多少家庭就这样整天笼罩在高分贝的“轰炸”中,不仅影响孩子的性格,也影响亲子关系和家庭幸福。
孩子最直接的学习方式就是观察、模仿身边的人。父母经常发脾气,靠吼来教育孩子,会使他们也学会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来表达情感、解决问题,渐渐地变得爱发脾气,失去了稳定的情绪。
遇到矛盾时他们无法冷静思考,无法与人心平气和地交流,很容易被不理智的感情冲昏头脑,只会用嗓门、甚至暴力的方式发泄不满情绪,难以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家庭的幸福感荡然无存,也容易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并且会使一些孩子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极心理,甚至会影响孩子今后和其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长期面对家长的坏情绪,有些孩子甚至和我们在咨询中说:怀疑自己是否是亲生的,有的孩子会想要离家出走,有些孩子会讨厌甚至憎恨自己的父母。还有的孩子会责怪自己,形成消极的自我评价,产生自卑心理。
相信道理大家都懂,做到却很难,大多数父母不想吼孩子,却总是忍不住;吼完孩子,又很后悔、心疼,可仍然不知道该如何解决问题,今天不妨和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01
愧疚是无用的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经历吼完孩子后悔内疚的心路历程,他们经常暗下决心,要做个温柔耐心的爸爸或妈妈,结果下次还是一样,继续吼、继续后悔,陷入死循环。
有一位妈妈咨询中这样说过:“今天女儿吃饭把饭碗摔碎了,我忍不住吼了她,女儿哭得很伤心,后来想想碗碎了而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看着女儿委屈巴巴,我自己躲在卫生间里抹了半天眼泪。”
这种情景,相信很多父母都不陌生。
愧疚是自虐的一种情绪,常常会让人放大自己的失误,陷入错误的自我认知,比如有妈妈吼完孩子之后,就认为自己是个坏妈妈。
所以,愧疚感相当于自我攻击。
这种吼完孩子的愧疚感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管你这次怎么愧疚,下次该发火还是会继续发火。
吼完孩子,我们的重点不该是内疚,把受伤的孩子晾在一边,而是冷静反思、真诚道歉,这比内疚重要得多。
要相信,没有哪个父母可以一直保持温柔,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降低吼叫对孩子伤害,减少吼叫的次数,不让它成为一个习惯。
02
及时和孩子道歉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话题叫#亚洲父母道歉指南#,内容只有简单两句话:
——“爸妈一般都怎么道歉?”
——“吃饭了。”
在很多家庭里,说“我爱你”很难,说“对不起”更难。许多大人不爱道歉,特别是不愿意跟孩子道歉,总觉得有损家长权威,经常假装事情没发生,一句“吃饭了”就是为了缓解和孩子之间的尴尬。
正如有人说:“我的爸爸是不会跟我道歉,他只是会突然表现得对我很好。”
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受委屈的孩子很少会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因为愤怒和不平占据了他的心灵;而被感动的孩子则常常反省,因为感动增加了他内心的勇气和智慧。”
如果你经常吼孩子或者对孩子犯的错反应过激,记得和孩子道歉,从你的道歉中,他可以感受到你的尊重和爱。
告诉他:“刚刚爸爸妈妈吼你,是我们不好,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有话应该好好说。”道完歉后再和孩子讲道理,分析他做得不对的地方,他会更愿意听。
吼完孩子,及时道歉,是修复亲子关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孩子心里才不会留下伤痕。
同时也是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他们会看到原来爸爸妈妈也会犯错,看到你对错误的态度,明白及时道歉的价值。
优质父母知道,道歉不会削弱他们作为父母的权威,它是一种自信、正直和有担当的表现。
03
及时自我反思
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反省、自我纠错的过程。
忍不住去吼孩子,是很常见的事情。毕竟改变自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特别是脾气、性格,做到完全的戒吼不现实。
戒吼很难,但并不代表爸爸妈妈无法做出改变,无法收敛自己的脾气。
想想你火气大的真正原因,到底是因为孩子?还是心中憋着闷气?还是生活工作中遇到了委屈?
如果问题并非全出在孩子身上,你要学会的是偷懒,想办法让自己开心起来,给自己的压力找到出口。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罗娜雷纳曾说: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没有一定之规,总在变化当中。只要你对孩子的管教是以他的身体和情感需求为中心,只要你能够时常关照你自己的想法、情绪和呼吸,那么,再加稍许运气,你就能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你把自己的情绪照顾好了,才会有更多的耐心去照顾孩子。
04
不辜负孩子的宽容
你一定有这样的体验:自己还沉浸在吼孩子的自责里,刚才还抹泪的小人儿却已经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问你能不能陪他玩。
其实,孩子对父母是很宽容的。
做父母的,不应该辜负这份宽容,仗着他不记仇,一次又一次地伤害他,又回过头来内疚。
忍一忍吧!每一次发火之前,按下暂停键,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为什么会生气?我是不是太累了?我弄清楚真正的原因了吗?除了冲孩子发脾气,没有其他办法了吗?
给自己一个心理冷静时间,想吼的冲动就被压下去了一半。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一种本能。”做父母的,也要放弃对孩子的挑剔,多一点耐心。
每个父母都渴望有个完美小孩,现实是他们会磨蹭、会顶嘴、会贪玩、会调皮捣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做家长的也得学着接受,理解,接纳。
有句老话说:“有理不在声高”,相信你的孩子也在渴望低声的教育和平等的对话呢。
内容来源网络,编辑、整理自公众号:育儿有心,原文未标注作者
作者简介:
周瑞玲心理学研究生已帮助过6.7万人入驻年限10.3年预约咨询私聊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16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父母该如何与孩子大方谈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从古至今,“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是一个关于哲学范围的终极命题。于孩子而言,最简单又最不简单的命题是:“我是从哪儿来的呀?”我们通常会看如下的看似有些“...
2025-09-16
昨天跟大家分享了新华社揭露心理咨询乱象的文章:《央媒再度曝光心理咨询乱象:拿证只需几个月,收费动辄几千元》。里面提到很多所谓“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是通过市场上的培...
2025-09-16
最近几天,我被一本书完全迷住了。书名是《Why We Sleep》。看书名似乎非常无聊沉闷,但是一旦翻开,绝对放不下手。夜以继日地,终于看完了。作者是一位名叫M...
2025-09-16
01仍然要谈谈原生家庭的问题,虽然我不是原生家庭决定论者。我们每个人都“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微不足道。作为一个孩子,原本是如此的脆弱,可是这世界就是如此的不...
2025-09-16
妈妈是一个人让人充满温暖和爱意的词。我的妈妈是这样,你的妈妈是这样,所有人的妈妈在心理学意义上都一样——养育孩子、怀抱幼子,用温暖的乳汁全心全意地滋养孩子。只是...
2025-09-16
亲密关系,可以说是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所在。不记得曾经在哪里看到,存在主义大师欧文·亚隆的一个亲身经历,他说:有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从一个很高的滑梯上滑下来...
2025-09-16
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从不喜欢学习到讨厌学习,从不想去上学到拒绝上学。父母再凶狠的责骂、老师再充分的道理、同学再热情的呼唤,也无法打开这些孩子的心门。厌学俨然...
2025-09-16
精神分析认为,我们总是在异性伴侣的身上寻找父母的影子。比如,有的女生会按照自己认可的爸爸样子,去寻找男朋友;有的男生会按照自己喜欢的妈妈样子,去寻找女朋友。这很...
2025-09-16
抑郁让你悲观多疑,这是对自己深深的伤害。通常,抑郁的人不会去伤害他人,他们只会越来越多地伤害自己。伤害,并不一定是指身体上的伤害。抑郁的人总是伤害自己伤得越来越...
2025-09-16
一个人有痛苦,是因为我们总是戴着“理想化”的眼镜看世界。这既可以满足我们自己尚未完全成熟的“全能自恋”,也可以把自己的自卑转化或投射为,你不能满足我。婚姻是两个...
2025-09-1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