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心理科普 | 孩子明明很努力学习,为什么成绩却停滞不前?

2025-11-05 心理健康
【摘要】:01焦虑、烦躁、学习能力下降……这是遇到“高原”了最近,有个同事整天愁眉苦脸的。有人问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叹着气说,都是被她家的儿子给闹的。原来,他儿子

01

焦虑、烦躁、学习能力下降……这是遇到“高原”了

最近,有个同事整天愁眉苦脸的。

有人问她,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她叹着气说,都是被她家的儿子给闹的。

原来,他儿子小卢今年高三,过完年就差不多要高考,学习却好像遇到了瓶颈,成绩就是上不去,现在全家上下压力大到不得了。

新学年的几次考试,高二阶段成绩一直不出的小卢,出现了排名下滑的情况,他倒是没有退步,但对比起一直进步的同学,他的原地踏步,就是后退。

特别是最近一次考试,小卢已经熬夜学习了,可是排名却掉到了中下游。

这事对小卢的打击极大,近来情绪很不稳定,常常发火,隔三差五就失眠。

为此,同事既是焦急,又是无奈,上班也惦记着儿子的问题。

其实,小卢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叫“高原效应”,即面对恐惧、高压、突发情况,出现紧张、焦躁等情绪的心理现象。

当我们面对一些非常在意的、觉得有难度的或者感到力不从心的事情时,我们很容易表现出烦躁不安、缺乏耐心,记忆力和注意力水平明显下降等类似“高原反应”的现象。

其实,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在工作或是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会遇到类似的现象。

其实,高原效应对人的学习和锻炼是有帮助的。

适度的压力,可以有效地激发人的潜能,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盯着坚持到最后,不是所有人都能突破自身的瓶颈。


02

学习企图一步到位?醒醒,快别睡了

邻居家有个小孩很喜欢画画,据说在家里的墙面都有她的涂鸦。

她的父母见状,给她报了个美术兴趣班。

一开始,女孩进步很快,经常拿着自己的画作到处“炫耀”、求表扬。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孩子的画画水平基本定型了,没有了明显的进步,于是连“炫耀”也不再干了,渐渐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不再想去上课,也不想喜欢画画了。

她父母也没有逼迫,觉得既然孩子不喜欢了,那就算了,结果他们都彻底放弃了,女孩的画画能力,再也没有长进。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时,他的水平发展并不是一条上升的直线,而是呈现螺旋式上升。

凡事都企图一步到位,其实并不现实。

人的学习经历,大致会经历4个阶段:

1、开始阶段:我们开始接触并了解新事物,从不熟悉到慢慢适应;

2、高速提升阶段:我们初步掌握知识、技能的窍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建立起信心,受到鼓舞,进步很快;

  3、学习高原阶段:随着知识量的加大,即使感觉得到了许多知识,但是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学到,再努力学习,都无法提高成绩,停滞不前;

4、克服高原阶段:坚持到底,突破瓶颈,迎来再一次提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跑过马拉松,这4个学习的阶段与跑马拉松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去跑马拉松,一开始会觉得很兴奋,跑得很过瘾。

但随着体力消耗,肌肉的疼痛和漫长的赛程将会变成折磨,让人越来越不适。

不过只要坚持下去,越临近终点,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成就感会逐步增强,身体上的疲惫渐渐被适应,最后甚至能够来个冲刺。

学习也是这样,有进步,也会遇到瓶颈。

现实不是小说,不是学着主角说一句“我要破”就能突破。

想要克服高原效应,不仅需要坚持和足够的耐心,还需要技巧。

03

这如何应对高原效应?

学习水平停滞不前,对大人来说是很郁闷的一件事情;而对于应届考生,则是更加“要命”。

那么,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方法一:良性的心理暗示。

有个奇怪的现象是:学习好的孩子会越来越好、学习差的孩子好像会越来越差。

不是孩子的智力真的有那么大的差距,而是很多时候是大人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埋下了不同的心理暗示。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福德去到一所小学,从六个年级中各选了3个班,进行了一次测验。

他们列出了一份学生名单,告诉授课的老师,这些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

大半年后,他们重新回到学校,对那批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学生的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而且个个都变得积极开朗。

其实,这批学生本来和普通学生是没有区别的。

只是,老师接收到了心理学家说的“这些孩子是好学生”的暗示,于是用对待好学生的态度去教育他们。

这些学生觉得自己都是“好学生”,被激励了,于是真的变得优秀起来。

这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的促进作用。

所以,如果孩子学习压力大,觉得自己“不行”“学不会”,可以尝试跟他说:“你是在压力下表现更好的人”“你可以的”……

诸如此类激发动力、鼓舞人的话,给予孩子激励和信心。

方法二:利用好间隔效应,劳逸结合。

所谓间隔效应,就是在学习的时候,应该做较为详细的学习计划,分步骤来,不要试图一次过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有研究证明,学习超过2小时,效果就逐渐递减;当超过4小时,就不会有效果了。

因此,合理的休息,在学习中同样十分重要。

多少人就是因为每天进行高强度的劳作,致使兴趣、热情被消耗干净,从而对学习产生厌恶,最后因无法坚持而失败。

所以,想要长期保持稳定的学习效率,就不能一次过度地消耗自己的精力,而是劳逸结合,让身心逐步适应。

在学习生活中,高原效应避无可避,除了坚持面对,没有捷径。

哪怕用最“笨”的方法,一路坚持去“啃硬骨头”,也总比放弃走的更远。

如果你或你的孩子,也遇到了“高原”,不要回避,更不要放弃,一步步踏过走过,更美的风景在前方等着你。

……

作者:凰兮,一个爱听故事的撰稿人。来源:本文系智慧行学院原创,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学习更多实用心理学,欢迎关注“智慧行学院”。

学心理,咨询4006009299.

看更多心理资讯,扫码关注“NLP学院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3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理科普 | 焦虑始终解决不了?你的问题,或许是你假想出来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