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心理科普:最让人上瘾的,恰恰是遗憾

2025-11-05 心理健康
【摘要】:01在后台,我曾经收到过一个读者小青的求助。她今年28岁,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还没有过男朋友。对于此事,她妈妈很担心。总是逼着她去相亲,但她觉得和这些男生,都没有

01

在后台,我曾经收到过一个读者小青的求助。

她今年28岁,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还没有过男朋友。

对于此事,她妈妈很担心。

总是逼着她去相亲,但她觉得和这些男生,都没有感觉。

现在她甚至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爱无能”?

“因为我似乎不知道,要如何去爱上一个人”,小青说。

后来,我们深聊才知道,原来她大学的时候曾经默默深爱过一个男生。两个人也互有好感,只剩下一层窗户纸没有捅破。

本以为,时间到了,就会顺理成章的在一起。

没想到,男生家里出了意外,他被迫退学去找工作。临走匆匆,两个人也没有正式的告别。

不久后,男生工作越来越忙,两个人的联系越来越少,直到开口问候都感觉陌生尴尬了。

自从以后,小青就没有遇到过喜欢的男孩子了,也没有接受过别人的表白。

这让她感到苦恼。

果然,最让人上瘾的,恰恰是遗憾。

这让我想到心理学上,一个很著名的现象——蔡格尼克效应

这个效应的产生,会让人对那些“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也就是,没有完成的感情,成了一个过不去的心结。

只是,留在潜意识层面的“念头”,小青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的体验:

如果你在认真做一件事情,中途有人喊你停下去做其他的事情。

但就算新的事情很紧急,你也很难做到专心。

你可能会想,是状态不好吗,还是环境太吵了?

其实,这可能也是蔡格尼克效应的一种影响。

因为你的潜意识里,还停留在对上一件事情认真的状态。

02

蔡格尼克效应,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

这个效应的发现,来自于一位德国女心理学家蔡格尼克。

某天,她找来几个人做“记忆实验”

首先,她先让实验者做22件简单的事,每件事情花同样的世界。可以是,写下一首喜欢的诗、从55倒数到17,听一首歌等等。

然后,在做这些事的时候,一半允许实验者做完,一半还没做完,就被中断阻止了。

做完整个实验后。

蔡格尼克让实验者,重新回忆起做过的这22件事是什么。

结果显示: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出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出43%。

于是,蔡格尼克从心理学角度,深入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

做事有始有终,是每个人的天性。

但事情没有完成的时候,内在就会有一种“内驱力”,通过潜意识不断的提醒我们去完成。

这种提示逐渐变成一种内在动机,让我们对这个“未完成事件”印象深刻。

而那些完成的事情,之所以忘得快,是因为内在动机,已经得到了满足。

这类似与德国心理学完形学派说的一个概念:未完成事件。

指的是,由于这些情感在知觉领域里并没有被充分体验,因此就在潜意识中徘徊,而在不知觉中被带入现实生活里,从而妨碍了自己与他人间的有效接触。

人的大脑很聪明。

会根据内在需求的重要性去排序。

当一件事情没有做完,这个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反复的提醒你去重视它。

如果满足了这个迫切的需求,那么你就会忘记这件事,继续去完成下一个内在需求。

所以,未完成事件,不仅会影响我们对待事情的记忆。

同样的,也会影响我们对待感情的态度。

03

可以说,蔡格尼克效应,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拿平时我们经常看的连续剧来说,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一集的结束,并不是用最经常的内容结尾,而是留有悬念。

这样就能顺势吸引观众的好奇心,让人对下一集保有期待,甚至也愿意等待。

不是不说,这是深谙人性的一个心理妙招。

另外,蔡格尼克效应也发生在很多人身上。

比如,一个人小时候家里很穷,那么他长大后可能对物质会比较执着。

再比如,很多人都会怀念初恋,甚至再找伴侣,也总是按照初恋的类型去找。

又或者,很多人小时候喜欢吃巧克力,长大后他有经济能力了,就拼命给小孩买巧克力吃,这是他认为的“对小孩好”。

这些事情,都是我们为了减轻蔡格尼克效应产生的痛苦,而做出的补偿。

04

如果你想摆脱“蔡格尼克效应”的影响。

方法就是,给那些未被满足的需求,一个完美的结局。

可以是相似的替代品,也可以是在内心上学着接受这种遗憾。

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蔡格尼克效应”,做一些对我们有积极影响的事情。

比如,刻意中断学习,记忆或许更清晰。

制造出“悬念”,更能让人意犹未尽。

……

学习心理学,就是帮助我们觉察更多事情背后的真相,并且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小知识,欢迎关注我们。

学院君会持续的与大家分享,更多的实用技巧和干货科普。

共勉。

……

作者:小璇。来源:本文系智慧行学院原创,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学习更多实用心理学,欢迎关注“智慧行学院”。

学心理,咨询4006009299.

看更多心理资讯,扫码关注“NLP学院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4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理科普 | 不敢跟人说话?学会这个方法,别让社交恐惧毁了你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