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拥有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豁达乐观的生活襟怀,反身求己的思过习惯,称为“豁达心态”或“豁达效应”。豁达效应的名人例子苏轼与苏辙两兄弟被贬谪后,相遇在卖面条的路...
2025-02-06
心理学中把“不禁不为”“愈禁愈为”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或“潘多拉效应”。“禁果”一词源于《圣经》,是伊甸园“知善恶树”上结的果实。《旧约·创世纪》记载,神对亚当及夏娃说“知善恶树”上的果实“不可吃、也不可摸”。夏娃受魔鬼(蛇)的引诱,和亚当偷吃了禁果,上帝便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这种被禁果所吸引的逆反心理现象,称之为“禁果”效应。
(一)学校教育
学生中存在的逆反现象,部分就源于“潘多拉现象”。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他们情绪易失控,道德观念和社会化发展也不成熟。他们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探索精神和实践意识。但家长或教师在教育孩子时,为了让孩子不走弯路,常用自己的所得经验阻击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受好奇心的驱使,听不进大人们忠告,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样,孩子不听劝告的逆反行为就形成了。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青春期这个特殊的阶段,它是架设在幼稚与成熟之间的一座桥梁,也是人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过渡期,而中学生正处于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他们在生理上已经显现出了不同于儿童的性征,在心理上也具备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但他们还不够成熟,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这些“特殊学生”的家长抱怨:“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你说东他偏要说西……”。遇到类似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总体上宜疏不宜堵,应客观对待,避免出现禁果效应。
(二)婚恋家庭
当你与对方进行谈恋爱时,把握好禁果效应,可以加深两人的感情。很多人都知道,在一起谈恋爱一定要互相保留充足的个人空间,不要一味地为对方付出,否则当对方把你看透了,那么他对你的在意也就会慢慢消失了,甚至认为你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与此同时,与对方相处的过程当中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掌握好一定的分寸。说话留有余地,这样对方才会产生对你窥探的欲望,引起好奇心之后会更加关注你。很多人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一开始都是无比甜蜜的,两个人时常会想要粘在一起,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过一段时间之后男性会更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这是由于他很清楚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想要让自己在未来有更好的人生,就需要将重心转移到他认为更重要的地方去。女性在谈恋爱的过程当中一开始就是非常沉浸的,当男性态度上发生转变后她就会莫名的失落,会反思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对,会更加围着对方转,付出更多。久而久之,对方就会对你抱有一种轻视的态度,认为你是一个非常好掌控的人,从而失去兴趣。这也是很多恋爱从开始的甜蜜,最终走向分手的原因。
(三)人际交往
大家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小时候父母为了让我们好好学习,不允许我们看电视。我们口头上答应了,等父母出去上班后,我们就打开电视看得不亦乐乎。等父母快下班了,就关了电视假装看书。总之,父母越是禁止我们做的事,我们就越想去做。这是亲子交往过程中常见的“禁果效应”现象。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有时我们也可以利用禁果效应来吸引对方的注意。这种方法类似于“激将法”,促使对方产生好奇心。例如,在别人面前要谦虚点,别人反而会认为你很优秀。家里买来新的折叠自行车,你可以对孩子说:“你会装车吗?不会的话等我忙完了工作我再来装”。此时,他肯定会咽不下这一口气,把车装好给你看。如果你是开网店的,在店里面注明信息:每人限购一件。不出意外的话,你的商品很可能就会被抢购一空。因为人们就是有种好奇心和逆反心理:我偏要买两件!
(四)单位工作
小峰是某机械厂的销售员,他主要负责起动机的销售。这几天他的业绩出奇的好,大家都感觉非常奇怪,而且大家发现他销售的起动机大多数都是展台上的样机。“你们的起动机动力怎么样啊?”一个客户一进门就问小峰。
“这个是我们今天刚放上展台的样机,您可以听一下声音,绝对让您满意”,小峰微笑着说。客户转动了一下开关,听了一会儿,觉得还不错,随即小峰又说:“这个是我们的样机,如果您觉得可以的话,您可以到库房再挑一台”。客户马上说:“样机怎么了,不都是一样的机器!”小峰解释道:“机器是一样的,但样机是不出售的。”客户听到这话,想了一会儿说:“样机为什么就不能销售了?你跟你们老板说说,我今天就要样机了。”小峰面露为难之色,但心里却是喜悦的。接下来与客户的沟通中,在没有降价的情况下,他就与客户达成了交易。随后,小峰微笑着又搬了一台机器放在展台上,这就是禁果效应在销售领域的成功应用。
启示一:理性对待禁果,避免一刀切
从童年时期开始,我们就逐渐探索外部世界,以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有时候,你越想把一些事情或信息瞒住不让他人知道,就越会引起他人更大的兴趣和关注。对一件事物不做说明就简单禁止,会使这件事物有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吸引力,使人自然地将更多的注意转移到这件事情上。此时,我们就需要理性对待禁果,切莫把一切都当禁果。
启示二:利用“禁果”效应,提升吸引力
在教育中,这是一种“有心”的教育方法,通过“假禁”来达成真正的目的,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把学生引导到期待中的行为或活动中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越是被禁止的东西或事情,越会引发人们更大的兴趣和关注,使人们充满窥探和尝试的欲望,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或尝试它,即上面所说的“禁果效应”。其实,这种做法与东西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主要是因为“禁”激起了人们情绪中的好奇心理和逆反心理。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7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个体拥有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豁达乐观的生活襟怀,反身求己的思过习惯,称为“豁达心态”或“豁达效应”。豁达效应的名人例子苏轼与苏辙两兄弟被贬谪后,相遇在卖面条的路...
2025-02-06
互悦法则也称对等吸引率,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你想得到人们的欢迎或者支持,让他们同意你的观点,赞同你的行为,仅仅提出良好的建议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让对方喜欢你。...
2025-02-06
过度合理化效应,也称过度理由效应或过度辩护效应,是指附加的外在理由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使得行为由内部控制转向外部控制的现象。1971年...
2025-02-06
多米诺骨牌(domino)是一种用木制或塑料制成的长方形骨牌。玩时将骨牌按一定间距排列成行,轻轻碰倒第一枚骨牌,其余的骨牌就会产生连锁反应,依次倒下。在一个相互...
2025-02-06
徳西效应是指适度的奖励有利于巩固个体的内在动机,但过多的奖励却有可能减少个体对事情本身的兴趣,降低其内在动机。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实验,他让大学生在...
2025-02-06
从众效应,亦称乐队花车效应或羊群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从众效应的发现背景阿希从众...
2025-02-06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望效应”,是指人们对未来某件事或人的期望能戏剧性地符合预期或实现的现象。罗森塔尔效应的发现背景美国心理学...
2025-02-06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半途”一词最早出自《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
2025-02-06
巴纳姆效应是指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巴纳姆效应的发现背景该效应的名称来源于一个名叫肖曼·巴纳...
2025-02-06
责任分散效应亦称旁观者效应,是指在完成某项任务中,如果是单独面对,那么个体责任感会很强。相反,如果是群体面对,那么群体中的个体责任感会降低的现象。责任分散效应的...
2025-02-06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