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1982年发表了《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面》一书,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真可谓风靡一时,其受欢迎程度一时无两,作者先后向5...
2025-02-10
2008年,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马克·佩恩和金尼·扎莱纳合著的《小趋势》(副标题: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一书出版,很快便成为畅销书,“小趋势”一词迅速蹿红,“誉满全球”。马克·佩恩是位不寻常的大人物:美国资深政治和社会活动家,民意调查专家,担任过多位美国总统竞选活动的首席策略官,多国领导人、多家跨国公司的顾问,在 1995年至2000年为克林顿总统的战略顾问。在书中他提出:小趋势是占美国人口1%的群体出现的、能改变个人生活、能改变企业命运的变化,他们决定了未来的大变化。
小趋势具体表述有几种,虽然差异不太大,但可以都了解一下。如:在美国3亿人口(当年人口数)中只要有1%在价值观或生活习惯、或行为方式,甚至在身体特征上相同或近似,从而构成一个群体,且具有目前社会不能满足的共同要求,即是一种“小趋势”。又如:小趋势是指一小部分人,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正在凝结成共识、正在采取的行动方式、正在进入的生活处境,这就是小趋势。又如:小趋势是小群体,但小群体往往最终变成大群体,它是一种由强烈的内在驱动对自我实现的一种变现,它的特征为在趋势里面的人觉得这是一片海,在趋势外面的人觉得这只是一滴水。这些人因小组织的共同需求、习惯和偏好而集聚,认为决定自己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现代社会已经被分割成不同的阶层和层面,已经形成一个个有着不同喜好和生活方式的群体。该书的作者着眼社会经济生活中新近发生或表现出来的差异见微知著,洞察未来的发展,找出不为大家所注意或无人顾及的小趋势。书中列举了与主流社会情形不同但可能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 75个小趋势(分为15个部分),并尖锐地指出:这些貌似细微的发展正在酝酿和决定巨大的社会变革,成为社会大趋势变化的推动力量。
试举两例:
1.高龄奶爸。1980年的美国在23个新生儿中,只有 1 个新生儿的父亲年龄在50岁或50岁以上;到2002年,该比例上升为18:1,与此同时在40-45岁之上间的父亲中,生育率增加了32%;在46-49岁的父亲中,生育率增加了21%;而对50-54 岁的父亲而言,该比例上升将近10%。佩恩引用了美国国家健康中心 2002年的统计数据证实:美国大龄父亲生育孩子的数量从1975年不到100万人上升到2001 年的250 万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赡养制度、育儿类用品消费、教育观念等诸多方面出现了多少变数和“可乘之机”?!
2.爆炸选择。以福特汽车和星巴克咖啡进行对比,指出“赋予消费者选择权”的重要性和冲击力。福特汽车的流水线上生产着千篇一律的黑色汽车,工人们千百次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而星巴克咖啡告诉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想要享用的咖啡、牛奶和甜点;选择的余地越大,人们的满意程度就越高。
现实就是如此了,在分化而且多元的社会,你要做成一些事情,就必须了解、观察,努力去发现那些群体,它们也许正在按照纵横交错的方向迅速而激烈地发展或运动,对于这种小趋势的存在,认可,并预见可能带来的大变化,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如何在日常的慢变量的发展过程中寻找小趋势(所谓慢变量即是置身于趋势背后、而平时不常被我们所接触,但是却对未来有重要影响的变量),通过慢变量或在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在两者的结合中,看到大局和发展,迎接变革和翻转。然而与过去相比,发现这种趋势更加困难,因此就发现这种小趋势的工作而言,也显得更为重要了。
十年后的马克·佩恩没有停下他的思考,2019年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了他与梅勒迪斯·法恩曼合著的《小趋势2》(副标题:复杂世界中的微变量)一书。其揭著示和解析未来十年能够再次影响商业、政治和文化的小趋势,再次强调小趋势才是洞察世界、把控未来的关键变量。其从“爱情和恋情”“健康和饮食”“科技”“生活方式”“政治”“工作和业务”六大部分谈了50个小趋势,阐述并涉及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创业、人类的未来发展。其中有的也可能算不上小趋势,只是一个主题或方面而已。不过有些题目亦颇有趣,如:全职先生、情侣式婚姻;快充式用餐、“药物控”儿童;抛弃个人电脑、私人飞机的搅局者;合租生活,为“末日未雨绸缪”;拒绝表达,隐瞒政治立场;边缘投票者拥有更大权力;爱好收集个人数据;网络诈骗多样化等等。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9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1982年发表了《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面》一书,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真可谓风靡一时,其受欢迎程度一时无两,作者先后向5...
2025-02-10
戴尔·卡耐基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多年来他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和著作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
2025-02-10
有过一个消息,说的是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曾评选出了人生的十大奢侈品;这十大奢侈一反常态,与物质毫无关联,更不是传统意义的名牌、名品。人生的十大奢侈品:1.生命的...
2025-02-10
人格是一个宽泛的话题,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如果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格也近似、相类。所以它非常复杂。为此不妨花点时间、花点精力去熟悉一下、认识一下,懂...
2025-02-10
出生在美国底特律市一个贫困家庭的乔·吉拉德,很早就外出谋生,擦过皮鞋,送过报纸,做锅炉工,当建筑师,曾经换过40种工作,甚至做过小偷、混迹赌场。在他的35岁时可...
2025-02-10
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帕累托在20世纪初提出了一个极其有名并且应用范围甚广、亦颇为大众所熟悉的“二八定律”。他认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只占少数(约...
2025-02-10
日本新近流行了一个人际关系方面的说法:2.5人称观点。此由日本文学家柳田邦提出。一般说来,就每个人而言,其思想感情的着眼点或出发点,首先是自己,即第一人称观点“...
2025-02-10
美国社会学家博恩·思希主要研究人脉学,他提出了1:25裂变定律,说的是在人脉方面你如果认识了一个人,那么通过它就可以再认识25个人。这个理论曾被西方商业界广泛运...
2025-02-10
意识狭窄属心理学范畴,指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意识障碍;人在激情状态下意识的广阔度受到影响,即意识的焦点集中于某处而对其他的情况视而不见。也就是指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
2025-02-10
意大利学者弗朗西斯科·西洛里在1992年创立了番茄工作法。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法,微观,具体,大众化,接地气。“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番茄时间设定为25...
2025-02-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