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马克·佩恩和金尼·扎莱纳合著的《小趋势》(副标题: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一书出版,很快便成为畅销书,“小趋势”一词迅速蹿红,“...
2025-02-10
时间是什么?有各种释义,如时间是物理学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七;时间是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传递;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它有物理学上的、有历史学方面的,有科学家口中的、有文学家笔下的,各各不同的表述,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比较认可这段话:“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高尔基)时间就这般复杂。正是由这般复杂又难以捉摸的时间构成现实,演成历史,昭示未来。往者不可追,它从现在向未来延伸,拥有时间的人拥有未来,拥有未来就可以对未来有设想、有期望。所以也喜欢阿根廷作家、曾经的国立图书馆馆长的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之说。在他的名作《小径分叉的花园》中说道:“时间是永远分叉着的,直到无可数计的未来。”对于这种时间分叉,他解释道:“如果时间可以像空间那样在一个个节点上开岔,就会诞生一种各种时间相互接近、相交或长期不相干的网”;而在这个网中,人们可以“选中全部选择”!可以选择所有的可能性,这就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后世(未来)、许多不同的时间。多么玄奥又多么地吸引人!
出于各自不同的原因,又因为个体的不同处境,对时间的观感颇多,时间过得越来越快,时间都去哪儿了,怎样做时间的主宰者,怎样奋斗赢得今天,又怎样着眼未来?在时间的流动、流逝中,过一些有意义的生活,让时间过得快些;过一些舒缓闲适的日子,清空放松,让时间放慢;在有限的时间,做点正当有意义的事,或愉快或轻松并胜任,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潜)那样;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得有所失之间作点主;过好自己想要过的日子,即便不如意不顺遂,遭遇坎坷,但也无妨,暂停聊作调整,环顾四周,审时度势,重整旗鼓。虽然在那个时间分岔的网中,可以“选中全部选择”,而在现实中并非如此,不过选择的余地还在还有,未来可期盼,光明在那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把人的时间观念分为六类:(1)消极的过去时间观;(2)积极的过去时间观;(3)宿命主义的现在时间观;(4)享乐主义的现在时间观;(5)未来时间观;(6)超未来的时间观。所以一个人可以选择或倾向其中的某个或几个时间观,把握好自己,在时间的陪伴下,或在我、你追随时间的那一时段(这里可以知道这么一段话,有点玄,但实在:“在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并不存在;在某些时间,有你而没有我;在另一些时间,有我而没有你;在有些时间里,你我都存在。”博尔赫斯),尤其在逐渐老去时,充实一些,不要沮丧、心累、厌世;少点无聊、焦虑以及不开心。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39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小趋势: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2008年,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马克·佩恩和金尼·扎莱纳合著的《小趋势》(副标题:决定未来大变革的潜藏力量)一书出版,很快便成为畅销书,“小趋势”一词迅速蹿红,“...
2025-02-10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1982年发表了《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面》一书,引起了世界性的轰动,真可谓风靡一时,其受欢迎程度一时无两,作者先后向5...
2025-02-10
戴尔·卡耐基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多年来他利用大量普通人不断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通过演讲和著作唤起无数陷入迷惘者的斗志,激励他们取得辉煌的...
2025-02-10
有过一个消息,说的是美国的《华盛顿邮报》曾评选出了人生的十大奢侈品;这十大奢侈一反常态,与物质毫无关联,更不是传统意义的名牌、名品。人生的十大奢侈品:1.生命的...
2025-02-10
人格是一个宽泛的话题,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如果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那么人格也近似、相类。所以它非常复杂。为此不妨花点时间、花点精力去熟悉一下、认识一下,懂...
2025-02-10
出生在美国底特律市一个贫困家庭的乔·吉拉德,很早就外出谋生,擦过皮鞋,送过报纸,做锅炉工,当建筑师,曾经换过40种工作,甚至做过小偷、混迹赌场。在他的35岁时可...
2025-02-10
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帕累托在20世纪初提出了一个极其有名并且应用范围甚广、亦颇为大众所熟悉的“二八定律”。他认为在任何特定群体中,重要的因子只占少数(约...
2025-02-10
日本新近流行了一个人际关系方面的说法:2.5人称观点。此由日本文学家柳田邦提出。一般说来,就每个人而言,其思想感情的着眼点或出发点,首先是自己,即第一人称观点“...
2025-02-10
美国社会学家博恩·思希主要研究人脉学,他提出了1:25裂变定律,说的是在人脉方面你如果认识了一个人,那么通过它就可以再认识25个人。这个理论曾被西方商业界广泛运...
2025-02-10
意识狭窄属心理学范畴,指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意识障碍;人在激情状态下意识的广阔度受到影响,即意识的焦点集中于某处而对其他的情况视而不见。也就是指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
2025-02-10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