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间的“甜言蜜语”,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感情的言语交流。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婚后加强情感语言的交流比恋爱时都重要。谈情说爱时,恋人间会不厌其烦地说“我爱你”,一点...
2025-03-21
中国的父母大概是是全世界最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每一个阶段,父母 没有不操心的。
但这种事无巨细的操心,面面俱到的关心真的对孩子好吗?真的是孩子想要的吗?其 实,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可能会变成一种害。
爱孩子不是爱控制孩子。《圣经》里说:
“你们要知道,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 他是上帝派来的天使,你们只是负责照顾。”
孩子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生活中许多父母常常把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把孩子当成是生命的下一段延续,希望通 过孩子来弥补自己生命中的遗憾。
还有不少父母疼爱孩子,急于帮助孩子,企图用自己一生的经验来规避孩子人生路上 可能遇见的风险。
于是,父母开始对孩子有诸多不合理的期望,开始接管孩子的生活,甚至开始安排他 的终身。
但别忘了,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事,却不能代替他们成长。
孩子作为独立的个体,终究 是要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父母要学会放手,学会退出。
放手不等于不爱,不等于不关心,不等于不帮忙。
放手 不是快刀斩乱麻,而是循序渐进与孩子成长相伴的过程。
放手不是“不管你”,不是放弃爱,而是从孩子的身边“抽离”出来,只在他需要的时 刻提供关心,在他辨不清方向的时候给他及时的辅助。
放手是在孩子学步跌倒时,不要急着把他抱起,而是给他鼓励;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 ,不是替他解决,而是给他建议。
02
不“断奶”,孩子永远无法长大
在爱的视角下,父母总觉得孩子还没长大,总认为自己对孩子生活的包办和干预是因 为他们“不懂事”,殊不知,这样下去即便孩子年过三十也无法真正成熟,更不用说顺利融入社会,挑起家庭重担。
一个人总是依附于父母生长,那他永远也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社会,更无法独立地开展 生活。人都是有惰性心理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人习惯了依靠别人,失去思考,能力就会退化。
不管出了什么事,父母都能帮忙解决。在任何事情都能找到依靠的情况下,孩子往往 容易形成一种依赖心理。
现在有很多“啃老族”,“啃老族”的出现就是孩子在心理上难以跟父母“断奶”, 父母不忍心“断”,孩子不想“断”。
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如果父母不跟孩子一起在心理上进行“断奶”,那么孩子很有 可能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孩子生下来就有了自己的命运,父母不能替他受苦。成长的路上没有捷径可走,孩子 也要跟父母一样,经历曲折坎坷,才能走向成熟。
03
接纳分离,才是爱的最终目的
成长与分离是对同一件事情不同主体的描述。对孩子而言,是成长;对父母而言,是 分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放手,对自己的角色做出调整。父母在孩子成长中 的角色范围一点点缩小,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减少,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让孩子学会独立。
不是孩子不够独立,而是你不让孩子尝试独立。
需要获得成长的不仅是孩子的生理 还有孩子的心理,许多父母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心理与生理的成长,是必经的过程与阶段,父母只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明灯,却不能够成为孩子人生的规定者。
龙应台在书中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 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比起关爱,放手更考验父母的素质。许多人在做父母之后就是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孩子 成为生活的中心与重心,其实,父母对孩子的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生活。
父母与孩子的人生虽然系在一起,但这种捆绑不是终生的。
父母从孩子的生活中退出 ,将精力转向发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也能为孩子做出榜样。
简单地制定规则,粗暴地限制孩子,表面看起来很用心良苦,其实,它只是教育的懒 惰。一个懂得放手的父母,会根据孩子的成长慢慢调整对孩子的关爱方式。
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的过程就是与父母的分离。
父母对子女介入越深,子 女的幸福感就越低。一个不懂放手的父母,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61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甜言蜜语的温暖婚姻更恒久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夫妻间的“甜言蜜语”,实际上就是一种表达感情的言语交流。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婚后加强情感语言的交流比恋爱时都重要。谈情说爱时,恋人间会不厌其烦地说“我爱你”,一点...
2025-03-21
一位妈妈和她帅气的儿子来到课程,一起充当了一次工作坊的亲子个案。王老师引导这对父子,用萨提亚流派的几组雕塑动作“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一致...
2025-03-21
孩提时代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之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成人们往往会认为只有小的时候“打好基础”,成年之后才能够有更出色的人生。这种看法大致上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俗话说“一岁...
2025-03-21
许多来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大多数都存在人际关系差,自我觉知歪曲和应激反应不当等问题。毫无疑问是很多因素交互的结果,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早期的依恋影响,创伤体验,心境...
2025-03-21
我们的思想可以欺骗自己,但身体不会说谎,它忠实地帮我们贮存所有的情绪,提醒我们要去真实地面对自己真正的需求。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位香港的女士,婚后育有一儿一女,而...
2025-03-21
让身体的智慧疗愈我们美国著名的精神神经免疫学的科学家甘蒂丝.柏特提供了一个科学上的研究突破,她发现那些包含情绪的分子分布在人体全身,而不只是像传统老派的科学家以...
2025-03-21
如何让身体的智慧自动疗愈我们呢?练习:透过肢体与声音得到平衡:1、找一个让你觉得有安全感、能够独处、不会被打扰的地方。2、你可以选择放一些让你能够进入你内在的音...
2025-03-21
Q:老师我和这个相亲对象第一次见面,他却不肯开车接我是不是他有问题?聊天记录如下:男:你怎么安排女:好男:你坐到碧水花城站下车在那附近吃吧你想吃什么女:不来高铁...
2025-03-21
说到催眠,很多人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画面可能都是:一个人在躺椅上,目不转睛地盯着催眠师手中摆动的怀表,几秒后这个人只能听到催眠师的说话声,并绝对顺从且遵照催眠师...
2025-03-21
新年,我想送你一份礼物站在农历新年虎虎生威的期盼中回望过去,一切宛若一场梦境。洪水、疫情、台风、暴雨、火山爆发,让这场梦境充满了不安。我们期盼着一个崭新的开始,...
2025-03-21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