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阳光一剑,83出生,说起我的抑郁心理,应该是从初三开始的,记得初三那年要考高中,我的压力特别大,本来我学习成绩非常的不错,考上高中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压力太大...
2025-04-27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理上都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它使我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理能够由此更坚强一些,能够对危机和挫折有所防御,有所淡化,从而得到自我解脱。心理自我保护机制普遍存在于人的心理活动中,其功能类似生理上的免疫系统。当人们由于某种原因将要或已经陷入紧张焦虑状态时,就可借助心理自我保护机制来减轻或免除内心的不安与痛苦以更好地适应生活。常见的自我保护机制有潜抑、合理化(文饰)、仿同、投射、反向作用、躯体化、置换、幻想、以及补偿和升华。
潜抑 是把理智上不能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动机压抑下去。虽然这些欲望、情感和动机设有消失,但人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也就不会为此而紧张焦虑了。例如,某一女生近来经常与一男生在一起,于是传言四起,同学们都说他俩在谈恋爱,该女生听了深感冤枉。其实,她内心深处未必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愿望,但她理智上却无法接受 "他俩在谈恋爱"这一现实,于是就将这种动机潜仰了。
合理化(文饰法) 当人的动机或行为不被社会所接受,或因其它而受挫时,为了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而找一些表面上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为自己辩护以自圆其说,当然这些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并非真理由,也非好理由。但在一定的时候可起到心理保护作用。
仿同 是把别人的欲望、个性特点不自觉地吸收成为己有,并表现出来。被仿同对象总是仿同者尊敬的人或喜爱的行为特征,通过仿同来缓解个人的痛苦或焦虑,同时可借以分享他人成功的快乐。比如,模仿明星造型或行为。
投射 是把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接受的性格、态度、意念、欲望转移到外部世界或他人身上并断言别人有此动机,以免除自我责备之苦。但是习惯于以投射来维持自己心理平衡的人,往往会影响对自己的真正了解,也会影响与别人交往,因此,要恰当应用投射保护机制。
反向 是指一个人内心有一种动机或冲动,承认了会引起不安,结果反而表现出相反的动机或冲动。一般情况下,个人行为的方向与其动机方向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表现出"形左实右"的现象。如有的病人十分关注自己的病情,但在别人面前反而故作无所谓的姿态。
躯体化 是把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从而减轻心理紧张。例如,常有神经衰弱的病人否认自己思维方式上的问题,而强调内心的紧张是由于身体衰弱或失眠造成的。
置换 是把对某一事物的愿望或情绪不自觉的转换到另一事物上。例如,在学校被人瞧不起的学生,常把对同学和老师的怨气转到家人身上,以此平静心情。
幻想 当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时,把自己置于一种脱离现实的想象境界,企图以非现实的虚构方式来应对挫折从而获得心理平衡,这种保护机制常被弱小者所用。
补偿 是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挫,或因自己生理缺陷、行为过失而遭失败时,选择其他能获得成功的活动来代替,借以弥补因失败而丧失的自尊与自信。
升华 把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愿望,以某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获得满足。例如攻击性的愿望不能随处乱用,但可能从打球或射门中得到满足。
自我保护机制一般是无意识地发生作用的,但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使用一下,就可以使人在一种新的角色下相对轻松地生活。尽管它有自欺的一面,但它确实是一种心理自我维护的武器,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希望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能用好自我保护机制。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915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理案例:我用智慧战胜抑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我叫阳光一剑,83出生,说起我的抑郁心理,应该是从初三开始的,记得初三那年要考高中,我的压力特别大,本来我学习成绩非常的不错,考上高中没有问题,但是由于压力太大...
2025-04-27
如何爱自己?如何更爱生活?喜欢或者爱,其实并不是什么惊心动魄并且了不起的事情,怦然心动是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跟获得生活中长久平和的心理幸福完全是两回事儿。回头看,...
2025-04-27
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同样而找不出两个同样的人。人的心理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人的心理都不相同,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从自己认识...
2025-04-27
一名45岁的妇女,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赛,这种心理的转变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而更多的是情感上和心灵上的。她完成了比赛,除了用身体去比赛的过程,她什么也不想...
2025-04-27
导语:独自在街道上游荡,看着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些心理欢笑着的脸孔,那些都是不属于你的,你只是一个过客,什么也带不走,什么也留不下,再怎样的热闹,再怎样的繁...
2025-04-27
“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之所以可以这么“热”,是有一种内在的社会深层原因的。他们的存在,折射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征候。网...
2025-04-27
据统计,大约60%—7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会经历程度不同的心理郁闷,于是,有人把郁闷和抑郁划上了等号。那些常说自己郁闷的人,会不会得上抑郁症?对此,陈大春告诉记...
2025-04-27
人人都希望自己活得幸福快乐,但生活却往往不如所愿。近日,刊登在美国《快乐》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为大家总结出几个幸福的心理小贴士。学会它们,能让你变得更幸福快乐。每天...
2025-04-27
怕羞心理的形成与儿童时期缺乏父母的抚爱或很少与外界环境接触有关。这类人的性格大多内向,气质属于粘液质型、抑郁质型或两种类型的混合型,神经系统较脆弱,女性多于男性...
2025-04-27
导语: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列出的心理幸福三法则中,抓住现在的幸福最为重要。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及现代人极度的未来心态会让我们忘记现在。所有的科技进步,从电话到网络,它...
2025-04-2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