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群体动物,人类以群体的方式生存,生存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即“欲”,而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各自的需要,所以,为了平衡各自需要的满足,就需要有规则,即“矩”,...
2025-03-15
有一句话叫,“知识改变命运”。
emmm,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改变命运可能是难了点。不过,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确实可以让生活变得简单一些呢。
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豆友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发现或运用了哪些有趣的心理学吧。
图片
图片
@you饼兜兜
很多事情最好说清楚,哪怕觉得难以启齿也别让对方去猜。这是一种最不经济实用的做法。因为猜的话,人一定会考虑到最坏的那种,而且往往潜意识中当成事实。
图片
@嘀嘀和哒哒
在要作出一个困难而又劳人心神的决定时,一旦有关的数据信息收集齐全,就应该马上加以最充分的考虑并作出决定;一旦决定作出,除非有新的事实和证据,不要去随便加以修正,没有什么比犹豫不决更使人劳心费神,更无成效了。
图片
@Lily
想跟我妈要2000块钱,知道她不会爽快答应。遂跟她说,要5000块钱,不应,后经过讲价,我说,行,3000也行。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鲁迅
中学时,在《读者》上看到的,一直记到现在,挺好用。
图片
@懒懒牛
没有谁离了谁活不了,我们爱的是某一个类型的人而不是某个人。
图片
@木紫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效应,比如想跟领导请假别直接说,一般先随便汇报点工作,汇报完毕就转身离开,到快要开门的时候突然又转身跟领导说,哦,对了,还有个事巴拉巴拉,一般情况下领导似乎都会答应,我一直在思考是不是因为这种毫无预警的时候一般人没反应过来。
图片
@Scarlett
心理学上有一个心理现象叫做:自我实现预言。
一直反反复复看迈尔斯的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中反复强调了这个现象,无论我们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心中所想的会形成我们的行为,引导别人的行为。
你如果往积极方面想,事情会慢慢变好,与所相处的伙伴关系会变融洽。心想事成,这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化的道理,甚至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是当有心理学实验佐证时,会更加相信这个道理并且力行它。
对自己和他人心存善意。
图片
@奥兰多
一件事情的好坏取决于你的认知,哪怕是你觉得是创伤或者阴影的事情,都可以重新建构这个故事予以这个故事积极的意义。我有次参加培训,老师让我们对负性词进行转换,练习在原本糟糕的处境找到光明。有一次跟一群律师吃饭,也发现他们也有类似的思维训练。
图片
@半杯咖啡
我想最实用、最贴近生活的就是“富兰克林效应”吧:相比于你帮助过的人,那些帮助过你的人会更喜欢你。所以当有机会寻求别人的帮助时,就不要害怕麻烦别人。一个陌生人很可能因此成为我们的朋友,原本不熟的人也因此可以有进一步的关系。当同事给我们分享什么好东西的时候,也要适当的接受,这样能让彼此的关系更融洽。
还有就是”责任分散效应”,当我们在人多的场合需要别人帮忙时,最好指定某一个人,不然很可能没有人帮你。
图片
@Yokumi
沉没成本:当你对一项事物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时,你更难摆脱它失败时给你带来的伤害,同时你会翻倍的去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
在恋爱中执迷不悟,打游戏的再来一次,深刻体会到这个效应的可怕。
图片
@周雨纯
一个人正常情况下,释放出攻击性,是在保护自己,这为界限。但是总是习惯性的攻击性突出,是一种防御,可能是内心的脆弱,或者是原生家庭的影响。
有时候自卑也会释放出攻击性,与不友善的行为。
图片
@我也太勤劳了吧
有一天办公室讨论室说话技巧,旁边的老师说了一句:“换位思考一下那句你想说的话如果是你自己听到会不会开心就行。”
图片
@想念大笨钟
10分钟法则:当你想要做某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其实是妨碍你的长远目标的,这时你可以先给自己10分钟的冷静期,想一想为什么你想现在喝奶茶、这会对你的长远目标造成什么影响、能否用其他更健康的方式来代替“想喝奶茶”这件事,10分钟后如果还想喝,那就喝吧。
@亦乔
昨天看到一个观点深以为然。当你在意一件事情的时候,要么明确说出来表达内心的需求,要么扩大自己的认知边界全盘接受。最害怕的就是“假性接受”。
所谓的假性接受就是给自己洗脑诸如“算了吧”、“其实这样也没什么”、“我觉得自己可以忍受”、“也许这是最好的安排”等等,但实际上不甘心的种子依然在心里生着根,要么某一天这颗种子发芽壮大像一颗暗雷最终爆炸,要么这颗种子就像一根针一样长久的时不时的冒出来折磨一下内心。
“当人们既做不到前者也做不到后者的时候,就有了假性接纳,就是找平和合理化。这种合理化的把戏无处不在,让我们变成了忍耐痛苦的大师。”这个观点适用于职场沟通、亲密关系以及人生选择。希望自己能做个果断抉择且通透的人。
@心然
你的任何思想、行为都经过了自己主观意志加工,信息也经过你关注点的过滤,你看到的想到的,都是你加工的,在你脑海里经过了信息重次要、概率高低处理,而不是客观存在的真实重次要关系、概率关系。
@水稻子
买了维生素b,在自己不开心的时候就吃几粒,一边吃一边暗示自己这是开心药,吃了就开心。
亲测有效,而且比深刻的自我剖析和与朋友彻夜长谈有效多了。
@已注销
大部分人是真的喜欢别人叫自己的名字。
微信聊天的时候不要直接说事情,前面可以加个名字,这样会让别人感觉到被重视,很加好感的。可用于处于暧昧期的人。
比如“xx,在干嘛呢”“xx,晚安咯”“xx今天过的开心吗?”“xx太可爱了”
@我想养只猫
近期效应:一个人原来表现不好,最近表现好了,那大家就会觉得他整体表现不错。
@libery
出方案的时候一般会出两个方案,一个好的,一个相对粗糙的。这样甲方会挑好的让你改,而不是完全否定之后让你重新做。当然,遇到道行深厚的甲方就自求多福吧…
@北凉误
1.你觉得焦虑对你有害,比焦虑本身对你的伤害还大。
2.别人说的话,尤其是对你说的好听的话,你在沾沾自喜的同时,想一想他为什么这么说。
3.你觉得迷茫吗?那很正常,一个人有目的地,他逐渐偏离了就会觉得迷茫,而如果漫无目的的话,那叫放纵。
4.每当我忍不住对父母大声讲话时,我都会想想自己对一个送外卖的小哥,对一个保洁阿姨,对素不相识的人都很宽容。而他们又何曾亏欠我什么?再说我说了一定会后悔的。
5.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没事总想着,也许你觉得当下的生活无聊,贫困,琐碎,说不定以后的某一天,你的脑海里闪现的那天确实无比的幸福和怀念。
@Imp
请别人帮助自己时,明确告知其有拒绝的权力且自己也不会介意,十有八九他们不会拒绝。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3566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人类是群体动物,人类以群体的方式生存,生存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即“欲”,而群体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各自的需要,所以,为了平衡各自需要的满足,就需要有规则,即“矩”,...
2025-03-15
夏天到了,你减肥成功了吗?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减肥似乎成了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所有人都被这股焦虑裹挟了起来——一边硬逼着自己吃掉那些毫无味道的水煮菜,一边配合高...
2025-03-15
.hzh{}蛋白质是我们身体需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营养成分,不可以过多的摄入也不可以过少的摄入,但是对于想要减肥的人来讲是并不是所有含有丰富蛋白质营养成分的食物的...
2025-03-15
今天520,全世界都在高喊“我爱你”。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大鲸鱼给大家科学整理一下心理学大师的「撩人语录」,供大家参考使用。话不多说,赶紧来看看哪些大师的情话撩到...
2025-03-15
心理测试又火了,昨天的朋友圈简直五彩斑斓,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色彩。相信大家也不是第一天上网的GGMM了,冲浪多了,难免有过一种玄学体验:网上的心理测试真的有点...
2025-03-15
为进一步缓解干警职工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引导大家以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热情高昂的精神动力投入封闭备勤执勤和值班值守,5月18日上午,省宝鸡强制隔离戒毒所特邀陕...
2025-03-15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提高全县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营造全社会关注、重视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推进社会...
2025-03-15
2月8日,卫健委《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更新了第五版,“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是主要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新的传播方式意味着什么?疫...
2025-03-15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王宁荐、陆颖理等利用英国生物样本库近13万人资料开展的一项研究提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该研究显示,中度至极度不快...
2025-03-15
美国心理学家安吉拉·李·达科沃斯通过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发现了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是智商,不是情商,不是人脉,不是天赋,而是一个人是否坚韧不拨。达...
2025-03-1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