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个月发展特征宝宝很喜欢参加社交聚会,他(她)会倾听别人的谈话,同时自己也能说一两个有意义的词。比如“不要”等。在各种活动中他(她)试着对别人有所帮助。...
2025-08-28
“被比自己小的小孩欺负,不敢说话。”“一到幼儿园老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遇到不认识的人,常常被吓哭。”本该活泼可爱的幼小孩子,却因为胆小、怯懦、害羞而缺少欢笑。面对这样的胆小孩子,当家长的该怎么与孩子沟通,帮孩子走出困境?
案例
我的女儿胆子实在太小
“我的女儿很胆小,不敢跟人说话、不敢跟小朋友玩。”庄女士的女儿小宝今年4岁,上幼儿园小班已经一年多了,这么长时间来,小宝还总是哭闹着不肯去上幼儿园。问她喜不喜欢跟小朋友玩,回答说:“不敢。”
幼儿园老师反映,小宝不爱说话,别的小孩子跟她说话,她不回答;小朋友手拉手连成一个圈玩游戏或者拍球,她就躲在一边看。有时候老师把她抱到小朋友中间,她会吓得哭起来,或者就干脆躲到幼儿园一根绿柱子下面。
庄女士说女儿在家里很喜欢粘人,挺活泼也挺爱说话的。但一出家门,哪怕是在小区里,小宝就显得很怕生。有时在小区散步遇到差不多大的小孩,跟她说这是“弟弟、妹妹”,她也怕得一直往后缩, 抓着她去握一下其他小孩、打个招呼,小宝要么很用力地把手缩回来,要么就是大哭不止。别的小孩子摸她,也是一直躲。
有时候遇到比自己小的小孩抢她手上的东西,她也不敢反抗,就眼睁睁让别人把东西抢走。每次东西被抢了或者别的小朋友推她,她也不敢还手,还会问大人“妈妈,我能不能把球拿回来。”或者是,“妈妈,他打我对不对?”
分析
多种因素导致孩子胆小
庄女士的女儿在家里活泼好动,但在幼儿园里却不愿意跟小伙伴游戏交往。在户外活动时,也表现出退缩行为,尤其在与幼儿的交往过程中,表现得很胆小。
孩子的胆小,可能有多方面原因:比如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在幼儿园里不敢跟小朋友说话、做游戏,可能是由于分离焦虑造成的畏惧、不自信。许多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前一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第一次离开家长来到幼儿园的陌生环境里,往往会产生一种分离焦虑。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孩子适应环境,帮助她缓解,孩子无所适从,就可能越来越不愿意与人交往、越来越胆怯。
如果家长过于保护孩子,造成孩子凡事依赖的个性,也可能造成孩子在交往方面的胆小、不自信;另外,有些家长家教粗暴,喜欢采取打骂恐吓的方式,如对孩子说:“你再不乖,就让警察把你抓走!”等,也会在孩子心灵上造成创伤,使孩子始终处于惴惴不安状态,与人沟通交往时缺乏自信。
此外,由于选择性缄默,也可能造成孩子的胆怯懦弱、依赖性强、害羞敏感等。患有选择性缄默的孩子可能在家里或者某一特定场合只跟熟悉的人交谈,对不熟悉或者陌生的人表现出不敢、害怕的情绪。
家长要帮孩子建立自信
培养孩子自信,要以正面引导为主,多给孩子赏识和信任。对幼儿来说,家长、老师的点头、微笑、抚摸都是对孩子的信任与支持。孩子的一点点进步,比如孩子今天自己吃饭了、孩子今天没有哭闹或者孩子今天是自己走进幼儿园的,做爸爸妈妈的都要及时夸奖:“今天真乖”、“今天很勇敢”、“妈妈相信你下次还会这么勇敢”,帮助孩子慢慢建立起自信。
平时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闪光点,避开孩子胆小的一面,从另外一方面给予孩子肯定,不断强化孩子的信心,不能一直抓着孩子胆小的缺点不放。
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消除孩子的胆怯。比如,请孩子相对熟悉的人,如孩子的堂姐、堂妹等到家里玩耍,在玩的过程中由家长陪同孩子与亲人进行交往,让孩子有意识地多接触人。
在引导时,家长要有耐心,不能急着要孩子一下子改掉胆怯的习性。比如孩子不敢和小朋友触摸、游玩,家长可以先带着孩子一起跟小朋友玩。家长可以自己先做示范与别的小孩握手、触摸、牵手做游戏,等孩子习惯了、才带着孩子接触其他小朋友。
另外,孩子在与人交往中受欺负了,家长在鼓励孩子自己处理的同时,要提供适当的帮助,最后才放手。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参与其间,不要在边上旁观或者以下达命令的方式引导。
故事主人公:
陈为松,南京三江学院策划系广告专业二年级学生,作文绘画均曾得过省市各种奖项。
“我儿子小时候特别胆小,在家里的时候整天粘着我,刚入幼儿园时也一样,不敢跟老师和别的小朋友接触。每天送他上幼儿园是最累人的事,一到幼儿园门口他就缠着我哭闹不休,甚至还要我陪着他一起上课。”现为泉州市机关幼儿园老师,对儿童家教颇有研究的陈娜娟谈起自己的育儿心经时说,虽然在教儿育子方面,自觉之前由于经验不足,还留有很多的遗憾,但是,在培养孩子自信方面,自认还是比较成功的。
娜娟还记得,儿子小时候,为了培养他的胆量与自信,让他像个小男子汉,自己常常会装“笨”,让儿子感觉自己很能干。记得孩子三四岁时,有一次老师让孩子们画糖葫芦。儿子回家后连笔都不敢拿,说自己画不圆,很害怕、不敢画。于是,做母亲的就在一旁鼓励他说:“没关系,妈妈跟你一起画,你看妈妈也画不圆,画的比你还差。”
孩子在旁边看妈妈画糖葫芦一点也不圆就笑了,觉得自己比妈妈还厉害,于是,拿起笔就开始画。后来画了很多糖葫芦,每画一串,妈妈就在边上夸一句,那阵子,孩子最高兴的事就是“打败妈妈”、成了“小画家”。再后来,画画的兴趣越来越浓,长大后上大学,考上广告策划专业正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兴趣。
“我不但在学习上装做不如他,让他放手学习、培养他的学习信心,生活上也是不断地鼓励他。”娜娟说,儿子读大班时,自己就有意识地培养他晚上一个人睡。先是在紧挨着自己的床边安放一张小床让孩子一个人睡,一开始母子俩头挨着头睡。过一段时间,就让孩子睡床的另一对。再到后来,就把小床搬到隔壁的小屋子里,让他单独睡。
当然,从儿子第一次单独睡小床起,就不断地夸他“很勇敢,自己睡小床!到后来孩子睡前说“妈妈,我今天自己睡了”,妈妈都不吝惜夸奖他。
“小孩子对成功都是很敏感的,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要先让孩子有生活体验,有成功感。”娜娟的经验是:儿子第一次很骄傲地说“妈妈,我今天自己睡觉了!”到长大后问,“妈妈你知道什么是CEO吗?”每一件靠自己做到的事,哪怕小到学会自己穿衣服、写字、学会炒鸡蛋、给同学挑礼物,妈妈都会夸奖他的努力,做的事情好在哪里,哪里不足,让他觉得自己能够做很多事情。
从小到大,在大人的鼓励下,孩子通过自己学会做很多事情,体验过成功的感觉、知道自己能做很多事情,他胆小不自信的毛病就慢慢改了。等到了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他不单只敢自己一个人上学、放学,甚至敢骑自行车上学,胆子反而比同龄人大很多。
(实习编辑:张曼)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496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参加社交聚会,发掘宝宝潜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12~15个月发展特征宝宝很喜欢参加社交聚会,他(她)会倾听别人的谈话,同时自己也能说一两个有意义的词。比如“不要”等。在各种活动中他(她)试着对别人有所帮助。...
2025-08-28
三岁前入托的孩子易发展出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成长,吃、穿、三岁前入托的孩子易发展出攻击性性格、反社会...
2025-08-28
都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在各个领域都容易成功呢,是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还是性格随和的“和事佬”?日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教授德尼...
2025-08-28
带养孩子的父母会感到,7~8个月以后的婴儿“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其实,哭闹、愤怒、不高兴等情绪的频率增多,是孩子心理发育的正常过程,它来源于孩子的挫折感。挫...
2025-08-28
男人面子比什么都大。男人几乎都是“撑”着过日子的,所以心累。男人有泪不轻弹,打掉牙往肚子里吞。这就是男人的可悲,不敢承认自己懦弱、怕痛以及种种所谓“女性化心理需...
2025-08-28
糟糕的情绪是大脑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有时,改变刺激源,有益改善情绪。美国《男性健康》杂志最新载文指出,心情不好时,不妨尝试以下7种“心理假动作”,能让你的坏情绪在...
2025-08-28
我们一直相信儿童依靠成人来建构;接受这个观念也意味着我们将无处发挥我们因自卑、受压抑而产生的自大。人类的幼儿期非常漫长,大概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幼儿期能有人类这么...
2025-08-28
(1)端正心态自我接纳训练,赞美他人训练,讲述自己优点训练,自信心训练。自我正强化,正激励。关注自我表现,关注自我给他人的印象。重视我的存在。(2)积极认知观念...
2025-08-28
专家认为:通常我们会觉得宝贝任性是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娇纵出来的,而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是:任性其实是儿童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
2025-08-28
所谓“良性刺激”是是只能满足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使人愉快的外界刺激。而“劣性刺激”是指令人不满意、不舒服、不愉快的外界刺激。适当的“劣性刺激”对常被娇惯宠爱的孩子...
2025-08-2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