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心理科普 | 保持距离,有可能才是维持关系的秘诀

2025-11-05 心理健康
【摘要】:01前阵子,看到让人唏嘘的新闻。浙江萧山一25岁的男子,报警说自己杀了自己,并且说话时表现得异常冷静。没想到,警方赶到之后,问出了他爆假警的原因,竟然是妈妈催他

01

前阵子,看到让人唏嘘的新闻。

浙江萧山一25岁的男子,报警说自己杀了自己,并且说话时表现得异常冷静。

没想到,警方赶到之后,问出了他爆假警的原因,竟然是妈妈催他睡觉。他忍受不了妈妈,希望警察能帮忙调解。

已经是两个孩子爸爸的朱某,妈妈每天连他睡觉的事情都要管。

“下午我想睡觉的时候不要我睡,晚上我不想睡又催我早点睡”。

于是,在这样严厉的管教之下,他的情绪彻底崩溃了。

警察劝他说:哪有妈妈不唠叨的。

朱某听到这话很激动:“她不是一般的妈!”“你10个妈都比不上我一个妈!”

没有边界感,过于沉重的母爱,太让孩子感到窒息了。

记得哲学家周国平先生曾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尊重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

对于亲子关系来说,尤是如此。

只有负面一边爱一边放手,孩子才能真正的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

而如果靠得太近,管得太严,只会让爱挤压得这份关系透不过气。

这让人想到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效应:刺猬效应。

就是给了我们很多关系上的启示:靠近可以互相取暖,但靠得太近,却会互相刺伤。

02

在心理学上,刺猬校园,也称为“心理距离效应”。

这个效应来自于一个实验——

生物学家把十几只刺猬,放在寒冷的户外。

刺猬被冻得发抖,于是想到了互相靠近,更好取暖。

但是他们一靠近后不久,就又自动分开了,因为彼此身上的刺扎起来很疼。

可天气还是太累,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分开后他们很快又靠在一起。

就这样不断的循环。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彼此合适的距离,“两刺之间”,不远不近,既不被扎疼,也能一起抵御寒风。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认为:“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也就是说,人离得太远,会让彼此疏远。但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边界感,很容易会就“互相刺伤”。越是亲密的人,更是如此。

保持合适的距离,对关系的维系很重要。

在工作关系中,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既能有合作的团结,也不会因公废私。

在感情关系中,保持合适的距离,既能让彼此感受到情意,还能给彼此独立的空间以示尊重。

不过分极端的感情,才是长久健康的。

03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投票:你会愿意和最好的朋友合租吗?

没想到的是,很多人投出了反对票。

很多网友都道出了真相和隐忧:担心离得太近,摩擦太多反而破坏了关系。

底下有一条热评,我也赞同——

“我可不想因为租个房子,就失去一个朋友”。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

那些走得长久的友情,往往不是一直热络,而是不间断的有“空窗期”。

很多人都说,长大意味着失去。随着不断的变化就学环境、工作环境,朋友也换了一批又一批。

但似乎我和Joy不会这样。我们认识了十几年,还是经常联系,友情长青。

有人曾经问我,这是有什么经营的秘诀吗?

其实没有,只不过我们发现了一个规律——

就是每次我们聊得热火朝天,感情持续升温,恨不得一天睁开眼睛时的分分秒秒,都在分享彼此的生活点点滴滴。

然后过了一段时间,就突然有几天不说话,给彼此独立的空间,没有打扰。

而过了这几天之后,又开始新一轮的“靠近”。

所以我们之间的感情,没有倦怠期。

后来我才明白,就是保持“空窗期”这一习惯,给了我们一定的“心理距离和空间”,既给了彼此温暖,也不会因为丧失边界感,破坏关系。

其实,不仅友情,在爱情和亲情的关系中,每个人都既渴望融合,又渴望有“独立的空间”。

所以,经营一段关系,保持合适的边界感很重要。

很多人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如果从“刺猬效应”的原理中,我们就不难看明白:

原本两人在恋爱的时候,因为有更多的“空间距离”,就给了关系“喘息的机会”,反而能减少很多激烈矛盾的发生。

而一旦两个人组建一个家庭,一起生活,一举一动都活在彼此的眼皮底下,而如果其中有一个人,因此就多了些“干涉”“批评”、“指责”……势必会对关系造成破坏。

好的夫妻关系,要亲密,但不要无间。

04

如果你也出现这种情况——

明明为了对方好,但对方却觉得你的好很让人窒息?

本来想要关系变得和谐,可为什么总是相互伤害?

为什么本来恋爱时很相爱,结婚后反而互相嫌弃后悔了?

原本以为是三观相近的朋友,住在一起后甚至怀疑是不是错看了对方?

……

也许,就要警惕“刺猬效应”,觉察是不是在关系中,没有保持好边界线。

学习心理学,就是给到我们多维视角,去看到生活中更多的人性真相。

让生活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每个人手上。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心理内容,欢迎关注学院君。我们将持续为你分享更多的心理干货~

共勉。

……

作者:小璇。来源:本文系智慧行学院原创,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学习更多实用心理学,欢迎关注“智慧行学院”。

学心理,咨询4006009299.

看更多心理资讯,扫码关注“NLP学院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38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心理科普 | 丧失边界的纠缠型亲子关系,到底有多伤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