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苛责不完美,我们更需要的是接纳和自爱。接纳自己与他人,允许犯错,我们才能更自在舒展的生活。01为什么孩子不优秀,却让父母把尖刀对准了自己?前段时间,看到一位...
2025-11-05
01
“因为妈妈一句话,我不敢回家”
看到一个新闻,就在前几天,孙海洋接着孙卓回深圳,一家终于得以团聚,孙卓就读的学校也找到了,他们决定,以后不会再公开后续情况。
孩子被拐14年,就满世界地找了足足14年,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的遭遇,着实让人揪心。
还记得不久前的认亲仪式,当网友还在为孙海洋的失态痛哭而动容,孙卓却表示要留在“养父母”身边时,全网不知道有多少人指责后者“认贼作父”。
而最后,孙卓还是回到他真正的家,此事算是有了一个完满的结局。
寻亲14年,一朝得团圆,的确是一件幸事。
不过,还有另一个故事,更值得和作为父母的大家分享。
在孙卓被拐走那一年,有一个和他同样是4岁的孩子,和他一起被同一个人拐到山东,那就是符建涛。
亦正是符建涛在找回亲人后,给警方提供了重要线索,才找回了孙卓。
与懵懵懂懂,把买家当亲父母的孙卓不同,符建涛是记得自己亲生父母的,他很清楚,买家并非他真正的爸爸妈妈。
他过了这么多年,才成功回家,原因令人无比心酸,他说:“我记得妈妈曾经给我说过,‘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把你卖掉’。”
小时候调皮的他,常常被妈妈如此训斥,被拐走到另一个地方后,他还以为真的是自己不乖,所以被“卖”给别人,都吓坏了,却不知妈妈发疯似的找了他14年。
如此阴差阳错,实在令人叹息不已。
而他的遭遇,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请注意你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孩子只会把它们全都当真。
看似虚无缥缈的“安全感”,正是因这一句句的“玩笑”“气话”而被粉碎。
02
如何亲手毁掉孩子的安全感?
什么是安全感?
萨提亚心理学家林文采博士提出的“心理营养”的概念。
她认为,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物质营养的满足,在心理上也需要充足的心理营养,才能茁壮成长。
而孩子所需的心理营养,其中一点正是“安全感”。
这是一种主观的心理需求,让人觉得放心、有依靠的感觉,主要表现为亲子间的“依恋关系”。
而对安全感最具破坏性的,莫过于以下这几种行为:
1、忽视孩子的需求
需求分为物质上和心理上的。
如今的家庭,各种物质条件基本都能得到满足,可是心理上的需求却未必。
比如孩子想要某件玩具、某种零食,要不视而不见,要不直接否决;
或者在孩子玩积木、乐高时,父母觉得乱来,硬要孩子用另一种方式去搭建……
不是说一定要无脑地满足所有的需求,而是至少让孩子说一说他的想法,表现出“我看见了你的需求”的尊重,而非让孩子觉得“我的需求是不重要的”,破坏他的价值感。
至于是否采纳,取决于之后的沟通。
2、有条件的爱
“考到全年级第一,就带你去麦当劳”
“画好这张画,就给你糖吃”
……
这些常见的话语,都是典型的“有条件的爱”。
在孩子看来,就是父母有时候对自己很重视,有时却不理不顾。
如此忽冷忽热的对待,只会让孩子的心忽上忽下,无法确定父母是否真的关心自己。
3、夫妻关系不和谐
家庭系统排列创始人海灵格说:“整个家庭的圆满,才能造就个人的圆满。”
一个充满矛盾、冲突乃至破碎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可以说是毁灭性的。
所以,即便是吵架,也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更不可以拉着孩子跟另一半对抗。
4、恐吓乃至虐待孩子
比如上文符建涛的妈妈“训斥”他时说的:“不听话就不要你,把你卖掉”。
还有诸如“废物”“猪脑袋”“垃圾桶捡来的”“不乖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捉走”“这次你考不好,就别回来见我”……
家暴,以及这些言语上对孩子的威胁、恐吓,都将在孩子的心灵上难以磨灭的伤痕,是让他们无时无刻担心被抛弃的阴影。
03
“心理脐带”是怎么建立的?
上述这些行为的共同点,归根结底,都是孩子“失去信任”——失去对他人、对世界的信任。
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不稳定的,总在担心父母会离开、失去爱。
而孩子对世界的信任和探索欲的高低,实则取决于与父母的良好互动。
大概有不少父母都听说过这一个实验。
有专家找来一对对亲子,先是让妈妈和孩子逗笑玩乐,幼小的孩子在这种互动下,十分快乐。
接着,专家让妈妈沉着脸,一动不动地看着孩子。
一开始,孩子觉得有些奇怪,还会做出各种动作,企图引起妈妈的注意和回应。
多次尝试后,孩子肉眼可见地变得不安,当他们发现妈妈始终静止不动,最后全都崩溃大哭。
一个人感到最有安全感的时候,其实是在妈妈肚子里。
当婴儿离开子宫,和妈妈失去脐带之间的连接,置身于陌生的世界,他们就会开始感到不安。
因此,从出生起,婴儿就需要爸爸妈妈无时无刻的爱和回应,作为“心理脐带”,即:
母乳的喂养,
父母的拥抱和抚摸,
渴了有水喝,饿了有奶吃,
大小便能及时清理……
这些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就尽全力地满足他们一切所需,把他们当做是“生命至重”的行为,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对于世界最初的信任。
他们以此感应到:我的感受是被看到的,我在这里是安全的。
从而获得足够安全感。
正如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克服焦虑》一书中写到:
“我们认为,对6个月内的婴儿就必须表现出爱和关注,这样婴儿才会感觉舒适并且得到很好的发展。
如果孩子因太少受到关注而不安吵闹的时候,亲近对象总是不能适当地给以抚慰,那么就会削弱孩子最初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正是形成足够稳定的自我价值感的基础。”
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充满爱和理解的,他们才有勇气面对未来生活的考验。
04
让孩子确信,他们可以随时“回家”
长相不出色,身材还微微发胖的辣目洋子,可以说浑身上下,就没有一处是符合主流审美的,她却意外地吸引了许多观众的喜爱。
为什么?
因为她散发着一种“自信”的光芒。
她说过,想找漂亮的女演员一抓一大把,而她虽然“不美,但仅此一个,绝版了。”
弗洛伊德说:“我发现,那些认为自己被母亲喜欢或偏爱的人,在生活中会展示对自己的信心、无法撼动的乐观,常常显得英勇,而且总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辣目洋子之所以如此从容自信,和她的家庭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父母恩爱、家庭和谐,
不管做得好还是坏,都可以随时回家……
她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因为她知道父母就在背后,默默地支持她。
正如英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的:“孩子必须确认,自己可以随时回家,才可以安心地向前发展。”
任何时候,给予孩子可以随时“回家”的安全感,比物质条件的满溢更加重要。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平安快乐地长大。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4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比起苛责不完美,我们更需要的是接纳和自爱。接纳自己与他人,允许犯错,我们才能更自在舒展的生活。01为什么孩子不优秀,却让父母把尖刀对准了自己?前段时间,看到一位...
2025-11-05
01王冰冰吐露心声:“我只是普普通通的社畜”最近,近期走红网络的央视女记者王冰冰,在某档节目中,首次吐露爆红后的心路历程。谈及自己突然被冠上“初恋脸”的标签,被...
2025-11-05
01前两天,朋友Mandy在群里抱怨她的家公家婆。之前周六日,她和老公带着5岁的女儿回了一趟老家。小朋友第一次到乡下,看什么都觉得新奇,还认识几个玩伴,赖着不肯...
2025-11-05
作者:小璇01最近发生了一件,让人好笑又无奈的事情。我在朋友圈发表了一句关于秋天万物萧然的感慨。然后朋友就生气的找我了,说我这是暗示和她的感情变淡了吗。我很不解...
2025-11-05
01昨晚,看到大学同学在朋友圈晒了一张凌晨加班的照片。这已经是我连续10多天,看到她加班到凌晨了。就私聊关心她要多注意身体。话匣子一打开,才知道她最近正在为做事...
2025-11-05
01上周,亲戚家发生了一件不太好的事情。他们发现,自家儿子小齐居然偷偷摸摸地盗刷了他们的血汗钱,用来给游戏充值,数额高达十几万。类似的事情在新闻上看过不少,总觉...
2025-11-05
01在后台,我曾经收到过一个读者小青的求助。她今年28岁,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还没有过男朋友。对于此事,她妈妈很担心。总是逼着她去相亲,但她觉得和这些男生,都没有...
2025-11-05
01前几天,和同学小鱼聊天,提起她家5岁的女儿。小鱼苦着脸叹气,说那孩子真的太“内向”了。每次她带着女儿出门,一见到外人,女儿就往他们夫妻身后躲,一副很害怕的样...
2025-11-05
“每个人都有愿望想要实现,当没有实现,人会觉得失望,认为神没有满足自己的愿望。人们只是不知道,若神满足所有人的每一个愿望,整个世界可能只用一天就毁灭了……”你可...
2025-11-05
01女子地铁被当众强暴,整车人沉默不久前,美国中心城市费城发生一个让无数人激愤的案件。一个平常的日子,女子跟同事喝了点小酒,尔后坐火车回家。没想到的是,灾难就此...
2025-11-05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