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广州保安捅死奔驰车主,最新真相曝出|只需3步,让你成为驾驭情绪高手

2025-11-06 心理健康
【摘要】:01一点摩擦,毁了两个家庭保安:“奔驰了不起?有个车了不起?”受害者家属:“你怎么拿刀啊?”保安:“你要撞我,我肯定要xx”受害者家属:“我哪里撞你?"这段对话

01

一点摩擦,毁了两个家庭

保安:“奔驰了不起?有个车了不起?”

受害者家属:“你怎么拿刀啊?”

保安:“你要撞我,我肯定要xx”

受害者家属:“我哪里撞你?"

这段对话不是出自电视剧,而是11月13日19时许广州天环广场的一起恶性伤人事件。

两位前来购物消费的奔驰车夫妇,与商场保安,因为防疫管制产生了纠纷,刘某下车与华某争论时,华某持刀捅向刘某。

广州天河警方11月14日通报:伤者刘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犯罪嫌疑人华某已经被天河警方控制。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被砍伤的奔驰车主已重伤倒地,紧张的能量场下,妻子的呐喊穿透屏幕,她搂着他撕心裂肺地质问:“为什么要拿刀?”,商场保安也气势汹汹回应:“你要撞我啊”,双方的情绪都燃到了爆点,其他商场工作人员只能在一旁拼命劝阻。

事发后,商场公关团队做出回应:先申明了商场保安并不是内部员工,而是外聘人员,主要负责商场的测温防疫工作。而悲剧的酿成,猜测是在测温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摩擦”。

一点“摩擦”,就造成了两个家庭的悲剧。

网上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说“杀人者有错,但车主态度蛮横,才点燃火药桶”,有人说:“作为安保人员却脾气火爆,不能姑息”。

“冲动是魔鬼”“祸从口出”这样的话也频频空降评论区。

39岁,正当壮年,都是爸爸,都是儿子,也都是家庭的顶梁柱,然而谁也没想到,一个小的摩擦,最终竟然会导致发生人命的严重后果,还同时毁掉了两个家庭,让人倍感无奈。

02

情绪不稳定,会造成怎样的灾难

目前,这起悲剧仍在详尽调查中。下边我们来说说,很多人都关注到的一个关键点——情绪

都说冲动是魔鬼,大家会本能觉得一个人发脾气是因为并不擅长控制情绪,以至于被情绪支配,才有了冲动的行为。就像网友@家有贤妻的留言“发脾气是本能,控制脾气是本事”。

可是,心理学认为,脾气还真不是想控制就可以的,先不说,如果能做到世界上哪会有那么多监狱,就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自己发誓,下次吵架一定不说难听的话,但还是向着对方的心窝子扎去;说好了再也不打孩子,但还是会扬起愤怒的手。

最可怜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必须要承受自己的坏情绪,哪怕会造成一辈子的遗憾。

电影《三块广告牌》中,母亲米尔德雷德回忆女儿生前,两人最后的相处时光。

女儿想要借家里的车去参加朋友聚会,遭到了母亲的拒绝。

两个人在争吵之中,女儿出门撂下一句愤怒至极的话,对母亲的失望和愤怒,变成对自己的诅咒。

正处于气头上的母亲,直接反击,却因一句话,后悔一辈子。

本是一句气话,没想到一语成谶,女儿真的被这样害死。

米尔德雷德陷入了无尽自责之中:如果当时答应了女儿开车,如果没有说出那样的话……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其实女儿生前,母女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差。

女儿不止一次向父亲抱怨:“受够了和妈妈的争吵,希望离开妈妈。”

情绪来临时,一点不饶人,到最后,跟最亲近的人越走越远,甚至反目成仇……

这才是最可悲的人性互动规律。

就拿商场捅人事件来说,事发前双方并不认识、从未结怨,故不存在蓄意谋害的动机。

但从结果来看,最终导致了一人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另一人将承受牢狱之灾,即使这样的结局发展并非大家本意,但却是最终的结果,而起因却是一些小的摩擦,从这就能看出情绪的“威力”。

03

情绪解读:为什么你总为小事暴跳如雷

这起事件中,无论是绝望地抱着丈夫怒斥保安、恨不得“撕”了他的家属,还是脑子一片空白,焦躁且机械回应的司机,隔着屏幕我们都能感受到在悲剧发生前,充斥在地下停车场里的情绪——愤怒。

关于愤怒的文章,网上就此事件剖析的已经太多。

这样悲剧的新闻近年来屡见不鲜,摔婴事件,武汉砍人事件,沈阳公交司机被掌掴事件、成都公交车坠江事件、西安地铁保安拖拽女乘客事件……而究其起因也不过是一些小事。

但为什么芝麻大点小事就能给人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呢?

不止是愤怒,很多别的情绪都会给我们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当情绪如排山倒海般袭来,当我们被情绪所控制的时候,那一刻,你已经不在是你,就如飓风冲破层层防护,剩下的是满目疮痍。

强烈的情绪海啸般过后,我们可能伤害了自己最亲的人,最终也会伤了自己。

那么,这些困扰我们的情绪,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心理学的ABC法则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

艾利斯认为,面对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就像有的人一到下雨天就心情郁闷,但有的人一看到下雨就莫名欢喜。

但是,并非事件本身引起了这种反应,而是人们对事件的不同看法导致了不同的反应,看法就是这个理论中的信念(Belief)。

那些不喜欢下雨天的人,是因为觉得雨天湿哒哒阴沉沉,很不方便;但喜欢下雨天的人,则觉得雨天干净清爽,不那么燥热。同样是下雨天,但这些不同的想法(Belief),产生了不同的反应,也就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喜欢下雨天的人,一到雨天就觉得神清气爽,讨厌下雨天的人,则觉得心情愁闷。

按照常识,我们都会以为是由于事件引发了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但是ABC理论认为,事件只是激发了我们的信念系统,让它发挥作用,由于人对各种事件的看法不同,才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真正起作用的就是B,我们的信念。

信念是思想里最关键的元素,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动方向,同时也间接决定了一个人活着的状态。因为,信念决定了人的行动,不同的行动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信念都能带来正向的结果,我们的潜意识无法分辨哪些信念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心理学中把那些对我们“没帮助的”,“不好”的信念,称为限制性信念

就像愤怒这头时不时在内心咆哮的“怪兽”,它让你无法自制地对亲近的人大喊大叫。但它从哪来呢?不是从你压力巨大的生活中来,从你忙乱不堪的工作中来,而是从你对这些“不堪”的看法中来。

影片中女儿的叛逆和决绝是因为坚信“妈妈要干涉我”,对孩子扬起的手是因为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争吵时戳人脊梁骨的话是因为坚信“我不能输”,还有很多愤怒背后是内心郁结的咆哮,是边界被侵的呐喊。

适当的愤怒可以让人捍卫自己的感受和底线,但如果把愤怒投射到他人身上,认定对方就是要“害”自己,就会酿成诸如“地下停车场”的悲剧。

04

只需三步,让你成为驾驭情绪的高手

情绪不是想控制就能控制的,但它的确是可以驾驭的。驾驭的方法不是压抑,而是尝试做到以下三步:

1)觉察

2)改变信念,重新选择

3)践行你的新选择

觉察就是看见,先看见自己情绪后的信念。

因为不管你现在觉得这些信念有多糟糕,在过去它一定帮助过你,为你的生命做出过贡献。比如你脾气暴躁,你的信念是“人善被人欺”,这个信念就会让你在过往有边界感,能保护自己不受侵犯。

由信念所导致的某种惯性行为,我们称为模式。

模式就像一把锋利的水果刀,曾经帮过你无数次忙,但如果不看到它,把它随便放沙发上,一屁股坐下去,它就会给你造成伤害,如果你能看见它,你就可以选择把它放到一边,它就无法伤害你,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次为你所用。

当走出第一步“觉察”后,你就可以改变旧的模式,选择新的模式,最后践行这个新模式了。

举个例子:比如你有一个模式,经常发脾气,每次发脾气就打孩子,打完就后悔,后悔之后就内疚,但下次孩子做错事了你还是会忍不住打他。于是这样的模式就让你教会了孩子怯懦,他越来越怕做错事,从而越来越不敢尝试,越活越胆小。

如果你没看到这个模式,你就会觉得:棍棒底下出孝子,我从小就是被我爸打成才的。

但如果你看到了孩子因为你的情绪受到了伤害,你就会重新选择:除了打骂之外,还有什么方法教孩子做正确的事?以后孩子再做错事,你就会用新的方法,带来新的结果,孩子和你的关系就会越来越好了。

生活中10%的事情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决定,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的。换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控的,而另外90%却是我们可以掌控的。

而对那90%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你的信念。

只有学会辨识,觉察这些阻碍我们的信念,才能够真正改写自己的人生。

新的信念,是在自己的心灵地图上,开拓新的疆土,标注新的精神坐标,延展新的幸福脉络。

毕竟,一个有智慧的人会境随心转,而非心随境转,共勉!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4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13万日本女人在这个网站诅咒老公去死,真相令人泪流满面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