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理健康正文

“EDG夺冠后,无底线的事情发生了”:别让你的狂欢,变成别人的不堪

2025-11-05 心理健康
【摘要】:01EDG夺冠后,无底线的狂欢开始了前几天,大概有人曾在半夜被一阵嚎叫声惊醒,朋友圈被“EDG牛逼”刷屏。想必许多人一脸懵逼,EDG到底是什么?所谓EDG就是一

01

EDG夺冠后,无底线的狂欢开始了

前几天,大概有人曾在半夜被一阵嚎叫声惊醒,朋友圈被“EDG牛逼”刷屏。

想必许多人一脸懵逼,EDG到底是什么?

所谓EDG就是一个电竞俱乐部,他们在一次关于游戏“英雄联盟”的权威性全球总决赛中,爆冷夺冠。

据说,EDG的对手是上届冠军,赛前并不被看好,很多人都给自己立了flag——“如果EDG能赢,我就……”

正因如此,在EDG夺冠后,许多自称是EDG的粉丝,才会掀起一轮“还愿式”的狂欢。

其实,不少flag还挺“励志”的,比如背完六级单词、考上研、运动健身、为公益捐款……

但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歪了,一些跌破底线的言论混入其中:

把女儿剃光头、上街luo奔、直播吃shi、向宿管阿姨“告白示爱”、上传女友luo照、猥亵亲朋……

有图有视频,还四处流传。

后来有人指出,这些都是网上旧图,真实性未知;而且那些自称是粉丝的人,也未必是真粉,都是来浑水摸鱼蹭流量的……众说纷纭。

但还是由衷希望,这些无底线的言论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否则真的不敢想受害人的是何等痛苦。

EDG夺冠的确是一件喜事,欢呼庆祝亦无可厚非。

而即便许多跌破底线的传闻是假的,但因EDG夺冠而大喊大叫、聚众上街狂奔、硬拉着别人也一起欢呼等过度扰民的事情,也不在少数,就连LOL官博都出来叫停。

其实,如果不碍着别人,不给其他人造成影响,不管你是自己倒立洗头,还是在家女装,都没人去管。

可再怎么高兴,光是满足自己,而伤害他人,这就是你的不对了。

02

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狂欢后只剩下满地狼藉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我只是想跟你分享喜悦,你怎么就不理解呢?”

其实,拥有追求的人事物,为之欣喜或难过,以及那份想要分享出去的心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在于,人生来各有所好,爱好是不可能全部相通,更不应该让其他人为你的喜爱而买单。

然而,就像《乌合之众》里所说的,当走进人群,人就有“纵恶”的可能。

无论是什么圈,只有你处于某一个群体,这类集体狂欢,就有可能会找上你。

还记得前段时间,几度登上热搜的鸿星尔克吗?

几个月前,有网友发现鸿星尔克“倾家荡产”式对河南暴雨捐赠,引发“拯救国货之光”的购买热潮,千万人群涌进直播间,不分种类,不顾价格,不管有用与否,只顾着买买买。

沉寂多时的鸿星尔克,一下子成了最闪亮的那颗星,连公司总裁都不得不站出来,呼吁大家理性消费。

而到了今日,鸿星尔克的官博大批粉丝取关,销量也大降,从门庭若市,变成“门可罗雀”。

网友们的行为,不得不让人想到“羊群效应”。

群体是很容易被煽动的,就像是羊群,只要有一只羊有了异动,其他羊就会盲目地跟着一起“冲”。

就像《乌合之众》的作者勒庞所认为:

“有意识的人格消失,无意识的人格得势,思想和感情因暗示和相互传染作用而转向一个共同的方向。”

当群体形成,个人的“有意识”部分会消失,“无意识”部分则会被放大。

有很多事情,比如“烧杀劫掠”,在独自一人时,就算有想法也会抵制住这种“诱惑”,而一旦在群体之中,就会感受到人数带给他的“力量”,乐于付诸行动。

集体性狂欢现象,就是这么诞生的。

而这份被汇集起来的情绪和权利,就像是脱轨的列车,带着人们一路开往不可知的深渊。

被狂欢挟持的人们,好像得到了什么,又似乎什么都没得到。

买回来的物质,又如何填补心灵上的空虚?

03

缺失认同感的人们,捉紧了救命的稻草

不久前,一个倒奶的视频曾在网上引发轰动。

网传这是某个选秀类节目和某奶制品公司联手办的活动,扫码奶盖就能给自己的“爱豆”投票。

为了争取更多票数,粉丝一买就是一大箱,喝不了就倒掉。

众多网友对这种行为表示谴责时,粉圈同样爆发出极大的对抗,导致双方骂战不休。

在人们印象中,粉圈无疑是出现群体性狂欢现象最多的圈子:组团撕番、网暴、人肉……一桩桩事情都在刷新人们的三观,他们这图的是什么?

社会心理学上有一个“社会身份认同”理论。

当人们认为自己就是某群体的成员时,他们就会对所属的群体,表现出高度的认同和归属感,并会对其他群体产生敌视。

人皆需要一个积极的认同来维护自尊,可在生活中,认同感却往往来之不易:

作为孩子,父母更喜欢打压式教育;

作为员工,老板总对你的工作指指点点;

作为伴侣,另一半老爱鸡蛋里挑骨头

……

无论是因为故意还是无意,亦或是口是心非,想获得认同,都太难了。

在这种情况下,让自己加入一个“志同道合”的群体。

在这里,大家都有同一个爱好,只要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就能得到最佳的回馈:“都是好兄弟、好姐妹啊”“你太棒了亲”“喔哦太强了”……

这无疑是一个很方便快捷就能获得认同感的方法。

只是,人为地划分出明确的界限,将彼此视为“家人”,其他人则是“圈外人”、“对家”。

不把别人当“自己人”,自然也就不会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自然会招致其他人的恶感。

这一得一失之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04

一个小技巧,帮你从狂欢回归理智

其实,人生在世,谁没有崇拜的偶像,谁能不加入任何一个圈子。

无论是粉圈还是电竞圈,亦或是其他什么圈,追星啥的都没有错,关键在于,我们要保持理智,不要疯狂。

那么怎样尽可能地让自己或者帮助身边的人,保持理智呢?

在心理学里,有一种名为位置感知法的技巧,可以通过转换身份和角度,让我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看清楚更多事情。

位置感知法,一般有四个身份层次:

第一身:从自己的立场思考问题;

第二身:从对方的立场思考问题,是一个抽离的位置;

第三身: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是一个更抽离的位置;

第四身:是一个比你我他更大的一个宏观角度,如团队、社会等。

比如你是EDG的粉丝,因为EDG夺冠,兴奋不已,想要打鼓庆祝一下,应该是不应该呢?

第一身:在自己的角度肯定是自己爽就行。

第二身:但现在已经是深夜12点,有可能会吵到别人。

第三、第四身:如果被投诉噪音扰民,闹上了热搜,就搞得全网皆知,自己社死不说,还会被人说EDG乃至整个电竞圈风气不好。

这样的思路下来,做或不做某件事情,是不是就更清晰了?

在群体中保持理智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再难也要努力克服。

最后,借用《全职高手》里的一句话:“如果喜欢,就把这一切当做是荣耀,而不是炫耀。”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为自己所爱的成就而欢呼雀跃,

但前提是保持理智,不影响他人,不对社会产生恶劣影响。

共勉。

如果你还想学习更多心理学技巧,提升生命的品质,欢迎咨询:4006009299,或者添加助教微信咨询。

扫码报名咨询



本文链接:http://www.bfgh.cn/xljk/5641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09091757@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男孩4岁被拐走,在买主家泪忍14年:“因为亲妈这句话,我不敢求救”

下一篇:返回列表

Copyright © 2024 心理百科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3010519号 网站地图